借钱不还,老赖横行?教你三招反制,让他主动还钱!
朋友张口借钱,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再拖,微信不回、电话拉黑,最后连人影都找不着了,更气人的是,对方明明开着豪车、朋友圈晒着旅游照,就是死活不还你那几千、几万块,你说报警吧,警察说这是民...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就还,结果三个月过去,微信不回、电话拉黑,一见面就装傻:“哎哟最近手头紧啊,再等等!”等来等去,等成了“老赖”,你的钱却像石沉大海,连个响儿都没有。
更气人的是,有些人不是真没钱,而是仗着“你不敢告我”、“法院执行不了我”的心理,把借钱当“送钱”,把诚信当儿戏,面对这种借钱不还的老赖,难道只能认栽吗?当然不是!作为一名执业十几年的律师,今天我就来给你支几招,让你从“被动追债”变成“主动制胜”,真正拿回属于你的血汗钱!

很多人吃亏,就吃在“讲情面”,觉得都是熟人,打个借条多见外?口头约定也挺好?错!大错特错!
没有书面凭证的借款,等于裸奔上法庭。
一旦决定借钱,哪怕只是一千块,也要做到“三有”:
这些材料不是为了撕破脸,而是为了在对方耍无赖时,你能一击致命。
别一上来就想着打官司,成本高、耗时间,我们可以先用“非诉讼手段”给老赖制造压力。
第一斧:正式催款函找律师帮你发一封《催款律师函》,不是吓唬人,而是正式告知对方:你已经进入法律程序预备阶段,很多老赖看到“律师函”三个字,立马就怂了,因为这意味着“这事儿要动真格了”。
第二斧:公开施压但不违法比如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发一条“寻人启事”式的信息:“某人借我XX元至今未还,承诺过多次仍未兑现,希望他尽快联系我。”注意措辞要客观,不侮辱、不造谣,否则可能反被起诉侵犯名誉权。
第三斧:联系其家人或单位(谨慎使用)如果对方是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可以适度向其单位人事部门反映情况(不夸大、不诬陷),单位往往会对员工信用问题进行内部处理,但这招要慎用,避免被反诉骚扰。
如果以上都无效,那就别犹豫了——直接起诉!
很多人怕麻烦,觉得“几千块不值得打官司”,可你知道吗?现在小额诉讼程序特别快,一审终审、30天内开庭、成本极低,你花几百块诉讼费,不仅能拿回本金,还能主张利息和违约金。
一旦胜诉,法院会出具《民事判决书》,这时你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查房产、冻银行卡、限高消费、上失信名单……老赖的日子就难过了。
最狠的一点是: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他坐不了高铁、飞机,孩子上不了私立学校,连贷款都办不了。这种社会性死亡,比你还钱疼多了。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借给同事5000块应急,微信转的账,对方说“下周就还”,结果半年没动静,小李催了十几次,对方要么说“忘了”,要么说“下个月发工资”。
小李忍无可忍,找到我们发了律师函,没想到对方不仅不理,还在朋友圈嘲讽:“谁还没个穷朋友呢?”
我们立刻提起诉讼,法院很快判决对方归还本金+逾期利息共5800元,对方仍不还,我们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冻结了他的工资卡,并将其列入失信名单。
结果不到一个月,他主动打电话求和解——因为他要去海南旅游,买不了机票,最后他一次性还清,还额外赔了500块精神损失费(其实是和解补偿)。
你看,有时候不是老赖不怕你,而是他根本不知道你会玩真的。
这些法条不是印在书上的文字,而是你可以实实在在用起来的“法律盾牌”。
面对借钱不还的老赖,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忍让只会助长嚣张,真正聪明的做法是:
早留证、快行动、敢亮剑。
你要明白,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对规则的尊重,每一起依法追回的债务,都在为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添一块砖。
别再问“要不要告”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毕竟,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你的钱,更不该替别人的无耻买单。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自己讨回尊严。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就还,结果三个月过去,微信不回、电话拉黑,一见面就装傻:“...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