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贷款催收的那些话能信吗?遇到狠话该咋办?

金融债务33秒前1

哎,说起逾期贷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焦虑、烦躁,尤其是接到催收电话或短信的时候,对方那些“再不还钱就怎样怎样”的话,简直能让人寝食难安,但您别急,催收的话,有的是真警示,有的可能就是一种施压手段,咱们得学会分辨,不能人家说啥就是啥,自己先乱了阵脚。

催收的那些话,能全信吗?

逾期贷款催收的那些话能信吗?遇到狠话该咋办?

催收员为了让你尽快还款,确实会说各种各样的话,咱们来捋一捋常见的几种:

  1. “再不还钱,我们就上门催收了!”

    • 分析:上门催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但不是说去就去,也不是说想怎么闹就怎么闹,他们不能非法侵入你的住宅,不能骚扰你的邻居,不能在你家门口大吵大闹或者泼油漆、贴大字报,这些都是违法的,很多时候,“上门”是一种施压的说法。
    • 应对心态:真要上门,他们也得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只是告知你要上门,了解情况,你也可以选择在某个公共场合见面沟通,但如果对方言辞激烈,威胁恐吓,那性质就变了。
  2. “我们已经通知你的单位和家人了!”或者“再不还钱就通知你单位领导/父母/亲戚朋友!”

    • 分析:这可是个大忌讳!未经你允许,把你的逾期信息透露给你的单位领导、同事、家人、朋友,这属于暴力催收的一种,严重侵犯了你的隐私权和名誉权,除非是法律规定的司法程序,否则他们没这个权利。
    • 应对心态:听到这种话,先别慌,这很可能是吓唬你,但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你是可以投诉甚至追究他们责任的。
  3. “你已经涉嫌诈骗,我们要报警抓你了!”或者“再不还钱就立案侦查,让你坐牢!”

    • 分析:这是催收中最常见的“狠话”之一,但咱们得明白,普通的贷款逾期,一般情况下只是民事纠纷,不是刑事案件,不会直接导致坐牢,除非你在贷款的时候就提供了虚假的身份信息、虚假的收入证明,有故意骗贷的行为,那才可能涉及到诈骗等刑事犯罪,一上来就说你诈骗、要抓你坐牢的,十有八九是吓唬你。
    • 应对心态:区分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是关键,别被“坐牢”两个字吓破了胆,但也别因此就觉得可以完全不管。
  4. “你的欠款再不处理,就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老赖名单)!”

    • 分析: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法院判决你还钱,你有能力还却拒不执行,法院才会采取的措施,不是说你一逾期,银行或催收公司就能直接把你放上去的,中间有一系列法律程序。
    • 应对心态:虽然不是马上就会发生,但如果一直拖着不处理,走到法院判决那一步,确实有这个风险,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警示,但不是即刻发生的事情。

万一遇到“狠话”、“软磨硬泡”,甚至有点“越界”的催收,咱们该咋办?

  1. 保持冷静,别被激怒:催收员的目的就是让你还钱,他们可能会用各种话术刺激你,你越激动,越容易说错话,或者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深呼吸,告诉自己,这只是工作,别往心里去。

  2. 学会分辨,核实信息:对于催收员说的话,特别是那些听起来很严重的后果,已报警”、“已起诉”,你可以要求他们提供相关的书面文件或证明,比如案件编号、法院传票编号等,如果他们支支吾吾提供不出来,那很可能就是假的。

  3. 保留证据,非常重要!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 电话录音:现在很多手机都有通话录音功能,开启它!把催收电话全程录下来,尤其是对方有威胁、恐吓、侮辱、骚扰内容的时候。
    • 短信、微信截图:所有催收相关的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都截图保存好。
    • 通话记录:保留好与催收方的通话记录。
    • 如果对方上门,注意安全,可以全程录像(在不侵犯他人隐私的前提下),记录他们的言行举止。
  4. 主动沟通,表明态度:如果你确实遇到了困难,暂时无力全额还款,不要一味逃避,可以主动联系贷款机构或银行,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还款意愿,尝试协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计划,比如延期还款、分期还款等,协商不一定能成功,但不试肯定没机会。

  5. 依法投诉,维护权益:如果催收行为明显违法违规,比如暴力威胁、骚扰亲友、泄露隐私等,你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

    • 可以向贷款机构或银行的官方客服投诉其外包催收公司的不当行为。
    • 可以向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如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投诉。
    • 如果涉及严重的暴力行为或人身威胁,直接拨打110报警。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小例子,更直观一些:

小王因为疫情影响,信用卡逾期了3个月,欠款5万元,他每天都接到催收电话,对方口气非常强硬:“小王!你再不还钱,我们明天就带警察去你家,还要去你父母家坐坐,让他们知道你是怎么欠钱不还的!你等着坐牢吧!” 小王吓得不行,寝食难安。

律师分析:在这个例子里,催收员的很多说法和行为都是不合法的。

  1. “带警察去你家”:普通民事债务纠纷,警察不会介入,催收员这么说,是典型的恐吓。
  2. “去你父母家坐坐,让他们知道”:未经小王同意,向其父母透露其债务信息,属于侵犯隐私和骚扰第三方。
  3. “你等着坐牢吧”:小王是信用卡逾期,属于民事纠纷,除非他有证据证明小王是恶意透支(比如明知无力偿还还大量透支,挥霍一空等),否则不能直接说要坐牢。

正确做法:小王应该首先保持冷静,对催收电话进行录音,他可以主动联系银行信用卡中心,说明自己的困难,申请协商还款,对于催收员的威胁和骚扰行为,他可以保留好证据,并向银行投诉,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


法条链接

咱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让大家心里有个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 解读:催收员未经你同意,向你家人、朋友、单位泄露你的逾期信息,就可能侵犯了你的隐私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催收非法债务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 解读:注意,这里针对的是“非法债务”,但对于合法债务,如果催收手段过激,达到上述程度,也可能触犯其他罪名,如寻衅滋事罪等。
  3.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对催收过程应当进行录音,录音资料至少保存2年备查。

    • 解读:这条明确规定了银行进行信用卡催收时的禁止行为,包括骚扰无关第三人、暴力恐吓等。
  4.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

    • 第十三条 债务催收对象应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不得骚扰无关人员。
    • 第十四条 从业机构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为恢复与债务人联系,方可与债务人事先约定的联系人进行联系。
    • 第二十六条 催收人员在与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沟通时,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得采用恐吓、威胁、辱骂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胁迫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
    • 第二十七条 催收人员应在恰当时间开展债务催收活动,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
    • 解读:这是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逾期债务催收的自律规范,虽然不是法律,但也是监管部门指导下的行业准则,对催收行为有明确约束。

律师总结

各位朋友,说了这么多,核心意思就是:

  1.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催收也必须合法合规。咱们不能因为逾期了就觉得低人一等,任人拿捏。 2.要学会分辨催收话术的真假,别被那些吓唬人的“狠话”轻易击垮,大部分催收的目的是让你还钱,而不是真的马上就采取极端措施。 3.保留证据是应对一切不规范催收的“尚方宝剑”。电话录音、短信截图,一个都不能少。 4.遇到困难,主动沟通是积极的解决态度。与贷款机构协商,争取一个可行的还款方案,比逃避要好得多。 5.对于明显违法的暴力催收、骚扰催收,要敢于说“不”,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逾期只是暂时的困境,生活还要继续,保持冷静,理性应对,既要承担起自己的还款责任,也要懂得保护好自己,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获得更具体的法律帮助。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咱们下次再见!

逾期贷款催收的那些话能信吗?遇到狠话该咋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借钱不还人跑了怎么办?老赖玩失踪,法律怎么追?
« 上一篇2分钟前
×
19
2025 11

逾期贷款催收的那些话能信吗?遇到狠话该咋办?

哎,说起逾期贷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焦虑、烦躁,尤其是接到催收电话或短信的时候,对方那些“再不还钱就怎样...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