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伤残等级怎么评?评上了能有啥说法?
大伙儿都知道,上班干活儿,安全第一,可万一真不小心出了工伤,那后续的事儿就比较麻烦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的伤,到底算几级伤残?这个等级,直接关系到能拿到多少赔偿,能享受什么待遇,今天王律师就用大...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一名处理过不少工伤案件的律师,今天咱们来聊个咱们劳动者都可能关心的话题:工伤二次鉴定。
咱们知道,一旦在工作中受了伤,工伤认定下来后,就得做劳动能力鉴定,也就是评伤残等级,这个等级直接关系到后续能拿到多少赔偿,所以大家都非常看重。

但有时候,可能单位对第一次鉴定结果不服,或者咱们自己觉得第一次评低了,这时候就可能会有第二次鉴定,也就是“再次鉴定”或者“复查鉴定”,这时候,很多工友心里就打鼓了:“律师,这二次鉴定,会不会把我的伤残等级给降下来啊?我好不容易评上的,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工伤二次鉴定,伤残等级会变低吗?
这个问题,我不能简单地说“会”或者“不会”,咱们得客观分析。
二次鉴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客观、更准确地评估工伤职工的伤残情况,它不是为了专门“降级”而存在的。
结果有可能变低,也有可能不变,甚至还有可能变高。这完全取决于你的伤情实际情况,以及鉴定专家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这个国家标准来进行专业判断。
什么情况下可能会“降级”?比如说,第一次鉴定的时候,伤情还没完全稳定,或者有些检查结果没出来,导致第一次鉴定时对伤情的评估可能有点偏高,那么二次鉴定的时候,伤情稳定了,或者有了更全面的检查结果,专家组根据新标准一评估,可能就会给出一个比第一次低的等级,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
什么情况下可能不变或者“升级”?如果第一次鉴定本身就比较客观准确,那么二次鉴定很可能维持原判,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第一次鉴定的时候,伤情还在发展,或者有些后遗症当时没显现出来,后来经过治疗和恢复,发现伤情比第一次鉴定时更严重了,那二次鉴定也可能会给出更高的等级,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核心就一句话:二次鉴定的结果,是基于你伤情的客观实际和鉴定标准来的,不是想当然地升或者降。
万一担心“降级”,我该怎么办?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例子:老王在工地上干活,不小心从架子上摔下来,导致右腿骨折,第一次劳动能力鉴定,他被评为九级伤残,单位觉得老王恢复得不错,认为评高了,就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了再次鉴定。
老王当时也挺担心的,怕等级被降下来,后来他咨询了律师,律师告诉他别担心,把所有的治疗记录,包括手术后的康复情况、现在走路还会不会疼、有没有影响正常生活等,都详细整理好,二次鉴定时,老王如实陈述了自己的情况,专家也做了详细检查,二次鉴定结论出来,维持了九级伤残的鉴定结果。
所以你看,只要伤情确实达到了相应的等级,鉴定是客观公正的,就不用担心“降级”的问题,单位申请二次鉴定,只是他们的权利,但不代表结果一定会变。
法条链接
这条啥意思呢?就是说,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对第一次鉴定(市级)不服,都可以在15天内申请二次鉴定(省级),省级的鉴定结论就是最终的,说了就算。
这条是说,鉴定结论出来一年后,如果伤情有变化了,比如变重了或者变轻了,相关方还可以申请“复查鉴定”,这和咱们今天说的“二次鉴定”(再次鉴定)不是一回事,但也是一种鉴定程序。
律师总结
工伤二次鉴定,伤残等级有可能变低,也有可能不变,甚至变高,这都不是绝对的,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根据你工伤的实际伤残情况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来重新评估。
咱们劳动者遇到这种事,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被“降级”的担忧吓倒,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伤情材料准备充分,实事求是地配合鉴定,如果心里没底,或者过程中遇到什么不公平的待遇,记得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保护咱们劳动者的,只要咱们占理,手续齐全,就不用怕,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工伤二次鉴定,伤残等级会变低吗?别慌,一文读懂!,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一名处理过不少工伤案件的律师,今天咱们来聊个咱们劳动者都可能关心的话题:工伤二次鉴定。...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