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怎么算?进口东西贵在哪?被税了怎么办?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网上海淘了一件心仪已久的外套,满心欢喜等包裹,结果物流信息突然跳出一行字:“已产生关税,请完成缴税后方可清关。”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说好的包邮呢?说好的免税呢?怎么突然...
兴冲冲在海外网站下单了一双限量球鞋,等了一个月终于收到包裹,结果快递小哥递来一张“补税通知单”——原本标价1500块的东西,海关说要再交600块的税?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有种“买得起,缴不起”的憋屈?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关税到底是怎么算的?我们普通消费者海淘、代购、寄东西回国,到底会不会被税?被税了又该怎么办?

很多人一听“关税”,第一反应是“国家收的税”,没错,但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真正影响钱包的,往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出口关税”,而是行邮税——也就是“进境物品进口税”。
简单说,你从国外寄回来的个人物品,只要进了国门,都可能被海关盯上,然后根据规定征一笔税,这笔税,就是行邮税。
那它和普通关税有啥区别?
咱们日常海淘、代购、亲友寄礼物,碰上的基本都是“行邮税”。
别怕,其实计算逻辑很清晰,记住这三步:
根据现行规定,个人合理自用的进境物品,总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下(含),且单次交易限值5000元以内,可以免税放行。
但注意!有两个前提:
如果是个人邮寄进境物品,免税额度更小:每次限值1000元,港澳台地区是800元,超了就要缴税。
行邮税不是统一税率,而是按物品类别分档,目前主要分三档:
| 税率 | 常见物品 |
|---|---|
| 13% | 食品、药品、书报、电脑配件 |
| 20% | 服装、箱包、鞋帽、家居用品 |
| 60% | 化妆品、香水、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高档手表 |
举个例子:你海淘了一瓶香水,申报价2000元,税率60%,那理论上应缴税 = 2000 × 60% = 1200元。
哪怕你实际只花了1500元,海关也可能按“完税价格”来核,不一定认你的发票。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海关不会完全相信你申报的价格,他们会参考“完税价格表”来核定。
比如你买了一款名牌包包,申报价8000元,但海关系统里这款包的完税价是15000元,那他们可能按15000元来计税,哪怕你确实是打折买的。
申报价格≠计税价格,这是很多人被“多收税”的根源。
当然可以!如果你觉得税交得冤,完全有权提出异议。
第一步:查清征税依据
收到税单后,先看清楚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是超限值?还是归类错误?还是完税价格被高估?
第二步:申请复核或退运
你可以向海关提交购物凭证、付款记录、发票等材料,申请价格复核,如果海关采纳,可能会重新核定。
如果税太高不想缴,也可以选择退运——把东西退回去,税就不用了,但注意,退运过程可能耗时较长,且未必一定能成功。
第三步:保留证据,避免“黑名单”
频繁被税、申报不实,可能会被海关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影响以后的清关效率。如实申报、保留凭证,才是长久之计。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杭州一位宝妈小林,经常帮朋友代购日本奶粉和尿不湿,每次通过邮寄方式寄回国内,申报为“个人自用”。
前几次都顺利过关,可有一次她一次性寄了30罐奶粉,总价值近万元,海关查验后认为:“数量明显超出个人合理自用范围”,遂认定为“变相货物贸易”,不仅全额征税,还要求她补缴此前多次邮寄的税款,累计近两万元。
小林不服,提起行政复议,但最终被驳回,理由是:虽然每次金额未超限,但长期、高频、批量操作,已具备经营性质,不属于“个人合理自用”范畴。
这个案子提醒我们:“代购”和“自用”的界限,不在金额,而在“频率”和“数量”,别以为拆单就能逃税,海关有大数据盯着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五十六条
个人携带进出境的行李物品、邮寄进出境的物品,应当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并接受海关监管。
《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6〕18号)
明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单次交易限值5000元,年度限值26000元,超过部分按一般贸易管理。
《进境物品归类表》及《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
海关总署定期发布,明确各类物品的税号、税率和参考价格,是征税的重要依据。
说到底,关税也好,行邮税也罢,核心就两个字:合规。
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享受全球购物的便利,但也要尊重国家的税收监管秩序,不要心存侥幸,以为“拆单”“低报”就能蒙混过关;也不要一被税就暴跳如雷,觉得是“海关讹人”。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了解规则、合理规划、保留凭证、如实申报。
该省的税可以省,不该逃的税别想逃,毕竟,省下的可能是几百块,惹上的可能是法律风险。
下次你再点下“海外购”按钮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
这东西,真的是我“自己用”的吗?
如果答案不确定,那税,也许早就埋好了伏笔。
——
我是律师老张,专注民商事与跨境合规,关注我,让你花钱花得明白,维权维得有力。
兴冲冲在海外网站下单了一双限量球鞋,等了一个月终于收到包裹,结果快递小哥递来一张“补税通知单”——原本标价15...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