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借钱不还犯法吗?别以为欠钱不还是小事,这些后果你扛不住!
咱们平时聊天,总能听到这么一句话:“欠钱的是大爷。”这话听着挺扎心,但现实里还真不少见,朋友之间借个三五千,说好下个月还,结果一拖就是一年半载;亲戚开口借几万应急,承诺年底结清,结果年复一年连个影儿都...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信誓旦旦说“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人影都找不着了?更气的是,对方明明开豪车、住好房,就是不肯还钱,这种“老赖”行为,真的只能认栽吗?
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借钱不还的老赖,到底会面临什么后果?别急着说“法院判了也没用”,我告诉你,法律不是摆设,执行手段比你想得狠多了。

先说最直接的——法院判决之后,强制执行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旦你起诉成功,法院判决对方还款,而他拒不履行,那你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这时候,法院就会动真格了:
你以为躲到乡下种地就能逃避?不好意思,现在全国联网,银行、不动产、车辆登记信息一查一个准,你说没财产?那还有“限高令”等着你。
什么是“限高令”?简单说,就是让你活得不像个人样。
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名单”),你将:
这还不算完,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老赖专属彩铃”——别人打你电话,自动播放:“您拨打的用户已被列入失信名单,请谨慎交往。”面子?尊严?全都没了。
现在很多企业招工、提拔干部都要查征信和司法记录,你想想,谁敢用一个连法院判决都不履行的人当财务、当高管?
更严重的是,有些“老赖”已经不只是民事问题,而是涉嫌刑事犯罪。
明明有钱却故意转移资产、假离婚把房子过户给配偶、用他人名义开公司隐匿收入……这些行为一旦被查实,可能构成《刑法》里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这个罪名,最高能判七年!
我之前接手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借了80万给亲戚做生意,对方三年不还,还买了新房换了新车,我们起诉后申请执行,法院查到他在判决生效后把房产转给了女儿,明显是恶意规避执行,最后不仅房子被追回拍卖,人也被抓进去关了两年半。
2021年,杭州的张先生借给表哥李某50万元用于资金周转,写了借条,约定期限一年,到期后李某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换了手机号失联,张先生无奈起诉,法院判决支持还款。
但李某拒不执行,法院调查发现,他在判决后将名下一套房产低价卖给亲弟弟,自己则搬去郊区租房,声称“没钱”。
执行法官顺藤摸瓜,调取其微信转账记录,发现他每月都有数万元收入转入妻子账户,用于家庭开支,最终认定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移送公安机关立案。
2023年,李某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判刑两年,并被强制拍卖其弟名下房产偿还债务,一场亲情借贷,最终换来亲人反目、身陷囹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包括禁止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行为。
很多人觉得,“欠钱的是大爷”,其实这是最大的误解。借钱不还,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法律赋予债权人的权利,远比你想象的强大。
如果你正被“老赖”折磨,请记住三点: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而对老赖来说,今天的侥幸,可能就是明天的牢饭,别挑战法律底线,更别低估一个被逼急的债权人。
借钱时你是朋友,赖账时你就是罪犯——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老赖借钱不还?别以为能赖一辈子,这些后果你扛得住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信誓旦旦说“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人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