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1年,我差点成了老赖?一位闪银玖富用户的真实经历
老铁们,今天咱们聊点扎心的。网贷逾期1年,真的只是“拖一拖”那么简单吗? 我是亲身踩过坑的人,今天就用血泪经验告诉你:逾期不是小事,法律更不是摆设! 我的故事:从“暂时周转”到“全面崩盘” 去...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当初说得信誓旦旦:“兄弟,就借一阵,月底一定还!”你心一软,转了账,结果呢?一个月拖成三个月,三个月拖成一年,催一次他装失联,发个朋友圈他又在吃喝玩乐,你越想越气,终于忍不住把他告上法院,心想这回总该把钱要回来了吧?可万万没想到,执行阶段卡住了,法院说对方名下没房没车没存款,执行不了,更离谱的是,你自己因为一笔小额信用卡逾期,反而被银行上了征信黑名单,成了大家口中的“老赖”。
这时候你心里憋屈不?明明是受害者,怎么反倒是你背上了“失信”的名声?而那个真正欠钱不还的人,逍遥自在,刷着抖音晒着旅游照。

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扎心的现实问题:为什么好人总受伤?真正的“老赖”到底该怎么治?我们又如何避免自己误入“失信”陷阱?
首先得搞清楚一个概念:法律上的“老赖”,专业术语叫“失信被执行人”,不是谁骂你两句你就成了老赖,而是法院经过审理判决后,你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才会被依法纳入失信名单。
但现实中,很多人之所以“被老赖”,往往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你看,这里面有多少人其实是“次生受害者”?他们不是不想守信,而是被现实逼到了墙角。
那真正的“老赖”呢?他们可精着呢!转移财产、假离婚、用他人名义买房买车,甚至长期躲在国外,法院查封不了资产,执行程序只能中止,这种“执行不能”不等于“拒不执行”,但老百姓哪分得清这些法律术语?看到你打官司也没拿回钱,就觉得“法律没用”,进而对整个信用体系失去信心。
我曾经接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姐是个普通上班族,她表弟做生意缺钱,开口借8万,说半年内连本带息还清,张姐咬牙把自己攒的婚房首付转了过去,结果两年过去了,表弟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干脆搬了家。
张姐无奈起诉,法院判了,胜诉,可执行时发现,表弟名下啥都没有——房子早过户给了父母,车子登记在前妻名下,银行账户余额不足200元,执行法官也只能出具一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
更惨的是,张姐因为那笔钱拿不出来付自己的房租,导致信用卡连续三期未还,银行将她上报征信系统,后来她找工作,公司背调查到“征信不良”,直接取消录用。
她来找我时眼圈发红:“律师,我才是被骗的那个,怎么现在倒像我是坏人?”
我说:“张姐,错的从来不是你,错的是那个利用亲情逃避责任的人,和我们目前对‘老赖’惩戒机制中存在的漏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2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并可以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进行信用惩戒。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明确:
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注意关键词是:“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如果一个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也不能随便给人贴上“老赖”标签,但问题是,现实中很多“真老赖”通过隐匿、转移财产逃避执行,让法院“查无可查”,这就给诚信之人带来了极大的不公平。
朋友们,信用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但请记住:守信不该成为负担,失信也不该被滥用标签。
如果你正面临“别人欠钱不还,自己反被牵连”的困境,请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最后我想说:
一个健康的法治社会,不该让老实人流泪,更不该让骗子笑到最后。
当我们每个人都能理性借贷、依法维权、守住底线,
也许有一天,“老赖”这个词,真的只会出现在教科书里,用来警示后人——而不是成为压在普通人胸口的一块石头。
你愿意,从这一次开始,为自己撑腰吗?
别人借钱不还,你却成了老赖?这锅咱可不能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当初说得信誓旦旦:“兄弟,就借一阵,月底一定还!”你心一软,转了账,结...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