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就是老赖?别急,先搞清这几点再说!
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干脆把你拉黑?你心里火大,逢人就说:“这人就是个老赖!”可问题是——光是借钱不还,就能直接被定性为“老赖”吗?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
朋友开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微信不回、电话拉黑,最后人影都没了,你气得牙痒痒,心里骂一句:“这不就是老赖吗!”——等等,先别急着贴标签。借钱不还,真的就能直接认定是“老赖”吗?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问题,从法律角度帮你理清思路,避免情绪用事,也防止自己被误解或滥用“老赖”这个标签。

咱们得知道,“老赖”这个词其实不是法律术语,它是老百姓对“欠钱不还”的一种俗称,在法律上,真正对应的称呼是“失信被执行人”。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经过法院判决,明确要他还钱,但他拒不履行,法院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他才正式戴上“老赖”的帽子。
举个例子:
你借给朋友3万块,他到期没还,你去法院起诉,法院判他30天内还清,可他既不上诉也不执行,银行账户有钱也不还,甚至偷偷转移财产,这时候你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实后把他列入“失信名单”——这才叫“老赖”。
关键点来了:光是“借钱不还”四个字,还不足以构成“老赖”,必须走完诉讼+执行的流程,才有这个“称号”。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去派出所报案,让他坐牢!”——不好意思,大多数情况下,普通的民间借贷属于民事纠纷,不归警察管。
除非你能证明对方从一开始就是诈骗,比如虚构身份、编造项目骗钱,压根就没打算还,那才可能涉及刑事犯罪,诈骗罪”。
但如果你俩是熟人关系,有借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只是对方现在赖账,那就得走民事诉讼这条路。
别慌,步骤很清晰:
一旦上了这个名单,后果可不小:不能坐高铁、飞机,不能贷款,孩子读私立学校都受限,连当公司法人资格都会被限制。
这才是真正的“老赖制裁系统”。
去年有个案子让我印象很深,张先生借给同事2万元应急,对方写了借条,约定半年内还清,结果到期后对方失联,张先生气不过,在朋友圈发帖曝光对方,并配文“某某是老赖,大家小心!”
没想到,对方突然出现,把张先生告上法庭,理由是侵犯名誉权,法院审理发现,虽然借款属实,但张先生尚未通过司法程序确认债权,就在公开平台使用“老赖”这种带有强烈贬义的词汇,构成对他人社会评价的损害。
最终判决:张先生删除帖子、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3000元。
你看,情绪宣泄一时爽,法律后果火葬场,别动不动就喊“他是老赖”,咱得讲证据、讲程序。
朋友们,借钱本是信任的体现,但一旦遭遇不还,千万别让愤怒冲昏头脑。
“老赖”不是随口一说的骂人话,而是法律程序下的严肃认定。
记住三句话:
如果你正面临借钱不还的困扰,别纠结“他是不是老赖”,而是问自己:“我有没有准备好证据?要不要去起诉?”
一张传票,比十次催债电话都管用。
法律不会让每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吃亏,但也只保护那些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
冷静一点,专业一点,该出手时就出手——用法律,让他知道:欠债不还,代价远比你想的重。
借钱不还就是老赖?别急,先搞清这几点再说!,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开口借五千,说好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一拖再拖,微信不回、电话拉黑,最后人影都没了,你气得牙痒痒,心里骂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