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出去的是情分,收不回的才是纠纷—借贷双方怎么分得清?
朋友张口借钱,碍于面子当场答应,转完账又开始后悔;或者自己急用钱向亲戚开口,对方推三阻四,话里话外还带着“你怎么连这点都周转不开”的潜台词?更别提那种“说好下个月还,结果拖了三年”的糟心经历,其实啊,...
哎,这年头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明明有钱借出去了,回头却连人影都找不着,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嘴要借两千应急,说得那叫一个诚恳:“兄弟,就一阵子,发工资立马还!”你心一软,转账秒到,结果呢?一个月、两个月……微信消息已读不回,朋友圈天天更新吃喝玩乐,就是不提“还钱”俩字。
这时候你心里就开始打鼓了:他是真忘了,还是装傻?到底是生活困难,还是压根就没打算还?更扎心的是,你还不敢催,怕伤感情,可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啊!于是问题来了——朋友借钱不还,到底算不算老赖?我们普通人能怎么办?

咱们先说个大实话:法律上其实没有“老赖”这个正式称呼。“老赖”是老百姓给那些欠钱不还、逃避执行的人起的外号,专业术语叫“失信被执行人”,但你要注意,只有法院判决后拒不履行的人,才会被依法纳入“失信名单”,也就是说,你现在面临的,可能还处在“民事纠纷”的初级阶段——钱借出去了,对方拖着不还,但还没走到打官司那一步。
但这不代表你就只能干瞪眼!
首先得搞清楚一点:只要是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等方式留有记录,并且有明确借款合意(比如聊天记录里他说“借我五千,月底还”),这就已经构成了民间借贷关系,哪怕没写借条,只要有证据链支撑,法院也是认的。
所以第一步,别心软,也别不好意思——收集证据!
第二步,尝试理性沟通,可以发条信息:“上次那笔钱你那边最近方便处理吗?我也刚好要用。”语气平和,但态度明确,如果对方开始找借口、拖延、甚至拉黑你……那基本就可以判断:这不是忘了,是不想还。
这时候就得考虑第三步了:发一封正式的《催款函》,很多人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其实不然,一份措辞严谨、带有时间节点和法律后果提示的书面催告,不仅能震慑对方,更重要的是为后续诉讼留下“已主张权利”的证据。
要是这些都试过了,对方依然无动于衷,那就别犹豫了——起诉吧。
现在立案很方便,可以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线上提交材料,小额诉讼(一般一万以下)流程简单、成本低,很多时候对方一听你要告他,立马就怂了。
我之前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和大学同学阿强关系不错,阿强说家里急用钱,借了8000块,承诺三个月内还清,当时碍于情面没打借条,只是微信上说了句“收到,下个月发奖金就转你”,结果一拖就是三年,期间小林多次催要,阿强要么说“再等等”,要么干脆不回。
后来小林找到我,我把他的微信记录一条条梳理出来:最初的借款请求、转账成功后的确认、后续多次催款记录……再加上银行流水佐证资金去向,形成完整证据链,最终法院认定借贷关系成立,判决阿强十日内偿还本金及利息。
有意思的是,判决书刚下来没两天,钱就到账了,小林苦笑说:“他宁可被法院判,也不愿主动还钱。”你看,有些人不是真穷,是脸皮比城墙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也就是说,没有借条≠不能维权,只要有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催款记录,照样可以打赢官司。
朋友之间借钱,本是雪中送炭的好事,但一旦遭遇“情感绑架式拖欠”,就必须清醒面对:善良要有锋芒,友情不能成为被 exploitation(剥削)的理由。
记住三句话: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跟客户说的话:
你可以选择原谅,但必须先拥有追究的能力。
别让一次“讲义气”,变成一场自我消耗的持久战。
该帮忙时帮,该翻脸时也别怕翻,毕竟,真正的友谊,经得起借钱,更经得起还钱。
朋友借钱不还,是情分尽了还是老赖上身?该拿他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哎,这年头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明明有钱借出去了,回头却连人影都找不着,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嘴要借两...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