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借钱不还,是情分尽了还是老赖上身?该拿他怎么办!
哎,这年头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明明有钱借出去了,回头却连人影都找不着,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嘴要借两千应急,说得那叫一个诚恳:“兄弟,就一阵子,发工资立马还!”你心一软,转账秒到,结果呢?一...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关系不错的朋友张口借五千,说“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三个月过去了,工资早发了,他朋友圈还在晒新鞋、吃火锅,就是不见提还钱的事,你一提,他就装傻:“哎呀最近手头紧,再缓缓啊。”你心里嘀咕:这人又不是老赖,征信也没问题,工作稳定,房子有贷款但按时还,怎么偏偏欠我的钱就这么难要?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对方不是老赖,但就是拖着不还钱,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人怕催债伤感情,可你想过没有?真正伤感情的,是对方明知欠你钱还心安理得地拖着,所以第一步,别上来就冷战或怒吼,用“理性沟通+证据留痕”的方式,既保面子,也留后路。
你可以这样发条微信:
“嘿,上个月借你的那笔钱,最近我这边有点急用,你看能不能这周先还一部分?我知道你肯定也不是故意拖,但我这边确实等着周转。”
语气平和,但明确表达“需要还款”+“知道你不是故意”+“我也有难处”,这一招叫“共情式催收”,既能唤醒对方的良知,也为后续可能的法律程序留下书面证据。
所有沟通尽量用微信文字,别打电话,电话没录音等于白说,而文字聊天记录,可是法院认可的电子证据!
如果温和提醒无效,那就进入第二阶段:设定明确还款时间,并让对方意识到“这事不能无限期拖下去”。
比如再发一条:
“理解你最近压力大,但我这边最迟下周五前需要这笔钱处理一笔账,如果你实在困难,我们可以商量分期,但得有个计划,你看周二前给我个准话行吗?”
这时候,你不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掌控节奏,人在面对“具体截止日”时,心理防线更容易松动,一旦对方答应“下周还”,却再次失信,那就是典型的“承诺违约”,为后续起诉打下基础。
别以为只有老赖才会上黑名单,只要欠钱不还,哪怕对方月薪两万、信用良好,你也完全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讨。
你需要准备的“四大证据”:
特别提醒:如果没有借条,仅有转账记录,也不要慌,法院会结合聊天记录、资金往来、双方关系等综合判断是否构成借贷关系,关键是你得证明“这笔钱不是赠与,也不是请客吃饭”。
在正式起诉前,建议先委托律师发一份《律师函》,别小看这一页纸,它能瞬间把“朋友间的私事”升级成“法律事务”。
很多人心想:“我平时守法公民,怎么突然收到律师函?”这种心理冲击,往往比直接起诉更有效,不少人看到函件后立刻联系你还钱,只为避免“被起诉”的污点。
而且律师函成本不高,一般几百元,却可能省下你几个月的精神内耗。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林借给闺蜜3万元应急,当时微信说:“月底一定还!”结果两年过去了,对方换了工作、结了婚,就是不提还钱。
小林一直忍着,直到孩子上学要交赞助费,才来找我,我们调取了当初的转账记录和全部聊天内容,其中有一句关键对话:“你放心,这钱我记着呢,就是现在真没钱。”
开庭时,对方辩称“这是共同投资失败”,但我们提交的证据链完整:转账备注“借款”,多次催款未否认,且无任何合作凭证,最终法院判决全额返还本金+逾期利息。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感情归感情,法律归法律,只要证据扎实,哪怕对方不是老赖,也能胜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证明“钱给了对方”+“双方有借贷合意”,哪怕没有借条,也有可能打赢官司。
我们常说“信任无价”,但现实是,有些人正是利用你的善良和顾及情面,一次次拖延、试探、消耗你的底线。
催债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
你挣的每一分钱,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如果对方真的困难,可以协商分期;但如果他只是“选择性失忆”,那你就要果断拿起法律武器,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告诉所有人: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友情经得起借钱,但必须经得起还钱。
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才是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仅供普法参考,具体案件请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朋友借钱不还,不是老赖却拖着不给?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关系不错的朋友张口借五千,说“下个月发工资就还”,结果三个月过去了,工资早发了,他朋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