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借钱不还,是情分尽了还是老赖上身?该拿他怎么办!
哎,这年头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明明有钱借出去了,回头却连人影都找不着,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张嘴要借两千应急,说得那叫一个诚恳:“兄弟,就一阵子,发工资立马还!”你心一软,转账秒到,结果呢?一...
单位里平时对你挺照顾的领导,某天突然找你借钱应急,说是“周转几天就还”,出于信任、情面,甚至有点“巴结”的心理,你二话不说就把钱转过去了,可几个月过去,对方不仅没提还钱的事,见了你还笑呵呵地打招呼,仿佛那笔钱从来没存在过。
你心里憋屈吧?想催吧,怕影响工作;不催吧,钱又不是小数目,更扎心的是——这人还是个“公家人”,有编制、有地位,按理说不该这么没信用啊!可现实偏偏打了脸:行政领导借钱不还,真就成了“老赖”,而且比普通人更难对付。

今天我就以一个执业多年律师的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当你的领导成了欠钱不还的老赖,你到底该怎么办?还能不能把钱要回来?
很多人之所以迟迟不敢追讨,是因为心里有个误区:“他是领导啊,万一得罪了,以后穿小鞋怎么办?”“他在体制内,会不会有人罩着?”
我要明确告诉你:在法律面前,没有“领导”和“下属”之分,只有“债权人”和“债务人”,哪怕他是局长、科长、主任,只要他借了钱不还,你就完全有权依法维权。
关键是你得明白一件事:借钱行为本身是民事法律关系,不因对方身份特殊而失效,你转账给他,有聊天记录、借条、录音或者银行流水,这些就是证据,法院认的就是这个,不是他的职务头衔。
你说他欠你五万块,光靠嘴说不行,法官不会因为你觉得“他应该还”就判他赔钱,你需要拿出“铁证”。
常见的有效证据包括:
特别提醒:如果当初碍于情面没写借条,现在也别慌,赶紧补救!可以找个机会跟领导“闲聊”:“上次那笔钱您用了还顺手吧?我这边最近也要用钱,看您方便的话能不能先还一部分?”——然后悄悄录音,这种对话一旦录下来,很可能成为关键证据。
很多人拖着不告,是怕“闹僵”,但你要清楚:不是你撕破脸,是他先不讲信用,你不维权,等于纵容对方继续当老赖。
建议按以下步骤走:
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约定还款日开始算,千万别一拖就是两三年,最后过了时效,法院都不受理,那就真的打水漂了。
去年我们律所接了个案子,特别典型。
当事人小李在某区机关做科员,科长老张有一天找他借钱,“孩子出国留学急用,周转十万,一个月就还”,小李咬牙凑了钱转过去,结果半年都没动静,后来听说老张拿这笔钱去炒股,全亏了。
小李一开始不敢吭声,怕影响晋升,后来实在扛不住房贷压力,来找我们咨询,我们帮他梳理了证据:有微信聊天记录(老张亲口说“借十万”)、银行转账凭证、还有一次电话录音中老张承认“现在确实还不上”。
我们代为起诉,法院开庭时,老张还想狡辩说是“共同投资”,但拿不出任何协议或分红记录,最终法院判决:老张十日内归还全部本金及利息,执行阶段,法院直接从其工资账户扣划款项,全额执行到位。
最讽刺的是,老张事后还在单位抱怨:“这点事至于闹上法庭吗?”——可他忘了,是他先把人情变成了债务违约。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只要有明确被告、具体诉求和事实依据,法院就必须受理,哪怕对方是公务员、领导干部,也不能豁免偿还债务的责任。
我常说一句话:你可以善良,但要有锋芒。
面对领导借钱,帮一把没问题,但一定要守住法律底线,不要因为对方职位高,就默认自己必须忍气吞声,真正的职场智慧,不是一味讨好,而是懂得用规则保护自己。
如果你正面临类似困境,
✅ 借钱一定要留痕
✅ 拖延太久只会让自己吃亏
✅ 起诉不是绝情,而是对公平的坚持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在法庭上常说的话:
“权力不能凌驾于诚信之上,职位也不应成为赖账的护身符。”
该要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勇敢一点,法律永远站在讲理的人这一边。
领导借了钱不还,我该拿他怎么办?还能要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单位里平时对你挺照顾的领导,某天突然找你借钱应急,说是“周转几天就还”,出于信任、情面,甚至有点“巴结”的心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