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纪合同怎么读?签了之后权益如何保障?

普法百科35秒前2

朋友托你代买限量款球鞋,说好赚的差价归你;或者公司让你以个人名义去签个设备采购合同,事后却扯皮不断?这些看似“帮忙跑腿”的事儿,其实背后都藏着一个法律名词——行纪合同,可问题是,很多人连“行纪”俩字怎么念都拿不准(xiing jì,注意,“行”在这里不读xíng),更别说理解它背后的法律责任了。

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行纪合同到底是什么?该怎么读、怎么看、怎么用它保护自己?

行纪合同怎么读?签了之后权益如何保障?


先搞明白:什么是行纪合同?

简单说,行纪合同就是“我出面,你出钱,事成之后我收佣金”

  • 你委托一家二手车行帮你卖车,他们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出售,成交后抽5%服务费;
  • 某贸易公司委托你在国外采购一批原材料,你以自己名义签合同、付款,但他们承担成本和风险,你只拿手续费。

这和普通中介不一样,中介只是牵线搭桥,而行纪人是亲自上阵签字、履约,甚至要自己先垫钱,法律地位更重,责任也更大。

关键点来了:行纪人是以自己的名义办事,但干的是委托人的活儿,这就容易出问题——万一对方赖账,你是告还是不告?钱没到账,你是自掏腰包还是等主子拨款?

签行纪合同前,必须把几个核心条款看透:

  1. 权限范围:你能买什么、花多少钱、能不能转委托?
  2. 费用与报酬:佣金怎么算?预付还是后结?发票谁开?
  3. 风险承担:货物毁损谁负责?市场波动导致亏损咋办?
  4. 信息披露义务:交易细节要不要随时汇报?有没有保密要求?
  5. 合同解除条件:哪方能提前退出?违约金多少?

别小看这些条文,它们就像登山时的安全绳,平时看不见,关键时刻能救命。


以案说法:一次“好心帮忙”差点赔掉半年工资

老张是个做外贸的自由职业者,朋友李总找他:“帮我从德国订两台精密仪器,总价80万,你出面签合同,我打款给你,事成后给你3万辛苦费。” 老张一听,熟人关系+有佣金,爽快答应。

结果呢?货到海关被扣,原因是出口许可文件有问题,德国供应商不肯退钱,李总却说:“合同是你签的,责任当然归你。” 更离谱的是,银行查流水发现大额转账,还怀疑老张洗钱……

最后老张花了四个月打官司,才通过证据证明自己是受托行纪人,法院虽然判决由李总承担主要损失,但期间产生的律师费、滞纳金、信用影响,全得老张自己扛。

教训太深刻了
没有书面行纪合同,光靠微信聊天记录和口头承诺,在法律上等于“裸奔”。


法条链接:《民法典》怎么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51条至第960条明确规定:

第九百五十一条: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第九百五十二条:行纪人处理委托事务支出的费用,由行纪人负担,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九百五十八条: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委托人介入该合同的,第三人可向行纪人或委托人主张权利,但需符合法定条件。

划重点:
👉 行纪人名义上是合同主体,所以一旦发生纠纷,法院第一反应是找你;
👉 但如果你能证明是“为他人办事”,可以追偿或让委托人接手责任
👉必须保留委托协议、资金往来凭证、沟通记录


三句话保你不上当

作为一名打了十几年商事官司的律师,我想说:

  1. “帮忙”之前先签字——哪怕再熟,也要有一份简明清晰的行纪协议,写清身份、权限、报酬和风险分配;
  2. “出名”就要留痕——所有对外签约、付款行为,务必备注“受某某委托”并保存证据;
  3. “赚钱”不如“避险”——别贪那点佣金,把自己陷进别人的风险里,真正的聪明人,懂得用合同给自己穿防弹衣。

法律不保护“我以为”,只认“你有没有证据”。
行纪合同不是小事,读懂它,不只是念对“xíng jì”,更是守住你的钱包和人生安全线。

下次再有人请你“出个名、帮个忙”,不妨微微一笑,回一句:
“可以啊,咱先把合同过一遍?”

行纪合同怎么读?签了之后权益如何保障?,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上海房产律师费怎么收?别被一口价忽悠了,这几点你必须知道!
« 上一篇6分钟前
×
01
2025 11

行纪合同怎么读?签了之后权益如何保障?

朋友托你代买限量款球鞋,说好赚的差价归你;或者公司让你以个人名义去签个设备采购合同,事后却扯皮不断?这些看似“...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