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报警情后果有多严重?你以为只是开个玩笑?

普法百科35秒前2

“打个110试试他们多久到?”“我编个事吓唬吓唬他,警察来了他就老实了。”“反正也没真出事,随便报个警应该没关系吧?”——如果你真的这么想过,甚至已经这么做过,那这篇文章你得一字不落地看完。

因为,在法律的天平上,谎报警情从来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开玩笑”就能揭过去的,它是一条红线,踩了,就可能付出沉重代价。

谎报警情后果有多严重?你以为只是开个玩笑?


我们先说一个真实的情况:去年年底,某市一名年轻男子因感情纠纷情绪激动,为了引起前女友注意,故意拨打110称“她要跳楼自杀”,警方迅速出动,消防、急救全到位,结果赶到现场却发现人好好的,连阳台都没靠近,男子事后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想让她知道我在乎她。”

结果呢?他被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还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更惨的是,他原本在一家国企实习,即将转正,但单位得知此事后直接终止了录用,一次“冲动的小把戏”,毁掉了一份前途。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有些人为了逃避责任,谎称自己遭遇抢劫;有人因邻里矛盾,报警称对方“持刀行凶”;还有人纯粹为了测试出警速度,虚构火灾、爆炸……这些行为,看似“无伤大雅”,实则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浪费大量警力资源,甚至可能延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救援。

谎报警情到底会怎么处理?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以案说法:一场“假绑架”换来三年牢狱之灾

2021年,浙江温州一名女子因与丈夫吵架,为报复对方,竟报警称“孩子被丈夫绑架,对方拿着刀要撕票”,警方立即启动重大案件响应机制,调集数十名警力,封锁小区、排查监控、联系周边派出所协查,整整搜寻了8小时。

最终发现,孩子一直在外婆家睡觉,所谓“绑架”完全是她编造的。

法院审理认为,该女子的行为已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耗费巨大公共资源,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法官当庭强调:“110不是情绪发泄的出口,也不是报复他人的工具,每一次虚假报警,都是对社会信任的一次撕裂。”

这个案子让我印象极深,很多人以为,只要没造成实际伤害,顶多批评教育一下,但现实是,法律看的是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性,而不是你“本意好不好”。


⚖️法条链接:谎报警情,触碰了哪些法律红线?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情节严重,比如造成大规模社会恐慌、引发群体性事件、导致重大警力调动等,就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若因虚假警情导致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换句话说,你以为打个电话的事,可能演变成刑事犯罪+行政处罚+民事赔偿三重打击。


✍️律师总结:别让一时冲动,毁掉一生清白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想告诉你:110这三个数字,承载的是无数人在危难时刻的最后一道希望。每一次真实的求助背后,都有人在颤抖、在流血、在等待救援。

而你的一个谎言,可能让真正的呼救被延迟一秒,那一秒,或许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请务必记住:

  • 谎报警情不是“恶作剧”,而是违法行为;
  • 情绪失控时,千万别拿公共安全当筹码;
  • 如果已经报了假警,尽快主动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争取从轻处理;
  • 教育孩子也要讲清楚:拨打110玩,后果很严重。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自由的前提是责任,权利的背后是敬畏。
110不是游戏按钮,别用别人的绝望,来填补自己的空虚。

你轻轻按下的那通电话,可能是压垮某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请珍惜每一次报警的机会,也尊重每一位为你奔赴险境的警察。

——因为他们,真的在拼命。

谎报警情后果有多严重?你以为只是开个玩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个体户不干了,怎么体面退场?流程不清小心被坑!
« 上一篇5分钟前
×
01
2025 11

谎报警情后果有多严重?你以为只是开个玩笑?

“打个110试试他们多久到?”“我编个事吓唬吓唬他,警察来了他就老实了。”“反正也没真出事,随便报个警应该没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