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算正当防卫?被人欺负了能还手吗?

普法百科38秒前1

咱们平时刷短视频,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人被推搡辱骂,突然反手一拳,对方倒地,然后警察来了,一个被抓走,另一个说“我是正当防卫”,这时候弹幕就炸了:“他都动手了你还不能还手?”“这都不算正当防卫?天理何在!”

可现实真有这么简单吗?今天咱不讲法条堆砌,也不整那些冷冰冰的术语,我就用大白话,跟你唠唠——到底什么情况下,你出手,才算正当防卫?还手和互殴,一线之隔在哪?

怎么才算正当防卫?被人欺负了能还手吗?


先说结论:不是谁先动手谁就全错,也不是你被打就能随便打回去。正当防卫,听着是个权利,但用错了,反而可能把自己送进去。

举个最典型的场景:你下班走在巷子里,突然冲出来一个人,拿刀比着你脖子要钱,你瞅准机会一把夺过刀,把他按在地上制服了,这,基本稳了——典型的正当防卫。

但换种情况:俩人在酒桌上吵起来,A骂B“你算什么东西”,B一怒之下甩了A一巴掌,A立马抄起啤酒瓶砸过去……最后俩人都进了医院,这种?对不起,大概率算互殴,谁也别想逃责任。

区别在哪?

关键看三点:

  1. 有没有“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 人家都停手了、跑了、刀都收了,你还追上去打,那叫报复,不叫防卫。
  2. 你的反击是不是“必要且适度”—— 对方赤手空拳骂你,你直接掏出弹簧刀捅人,这就明显过头了。
  3. 你有没有“退避的空间”—— 明明能跑、能报警,却偏要硬刚,法院可能会觉得:你这不是防卫,是逞能。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我挨打了,我就能还手”,其实法律更看重的是:你当时的处境是否紧迫?有没有别的选择?

比如你被堵在墙角,对方挥拳上来,你根本没时间跑,也没人帮忙,这时候一记肘击把人推开逃走——这,就是正当防卫的典型模样。

但如果你明明已经跑出十米远,对方没追,你还回头扔砖头砸他,那就危险了,法律保护的是“制止侵害”,不是“秋后算账”。


📖以案说法:于海明案(昆山龙哥案)

2018年,江苏昆山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案件,刘海龙(外号“龙哥”)骑宝马载人,与于海明发生轻微剐蹭,随后持刀追砍于海明,混乱中刀脱手落地,于海明抢先捡起,连刺数刀致其死亡。

当时舆论炸锅:这是杀人还是自保?

最终警方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为什么?因为当时刘海龙虽暂时失去刀具,但他此前已持刀行凶,于海明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会再次攻击,且现场极度危险,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他的反击是为了制止持续的致命威胁,符合正当防卫的核心要件。

这个案子直接推动了公众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升级——法律不能苛求一个正在被砍的人冷静计算“我还手几下才合规”。


⚖️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就是常说的“特殊防卫权”)

注意最后这句——遇到抢劫、强奸这类极端暴力,你就算把人打死了,只要是在反抗过程中,法律也允许你“往死里防”。


兄弟姐妹们,咱得明白一件事:正当防卫不是打架的“免罪金牌”,而是弱者在绝境中的法律盾牌。

你想靠“他先动手”四个字就全身而退?难。
但如果你真的身处险境,命悬一线,哪怕反击激烈,法律也会站在你这边。

所以记住这几句话:

  • 别主动惹事,别嘴上不饶人;
  • 遇到冲突,优先逃跑、报警;
  • 真动起手来,打得克制,逃得果断;
  • 事后第一时间报警,保留证据,别删监控、别发朋友圈炫耀“我把他干趴了”。

法律不怕你防卫,怕的是你借防卫之名,行斗狠之实。

真正的正当防卫,从来不是“我打赢了”,而是“我活下来了”。

这,才是法律想守护的底线。

怎么才算正当防卫?被人欺负了能还手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贷款逾期被起诉了怎么办?还能翻身吗?一文说清自救路径
« 上一篇6分钟前
×
30
2025 10

怎么才算正当防卫?被人欺负了能还手吗?

咱们平时刷短视频,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人被推搡辱骂,突然反手一拳,对方倒地,然后警察来了,一个被抓走,另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