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暴拿刀捅算正当防卫吗
一、被家暴拿刀捅算正当防卫吗 被家暴时拿刀捅是否构成正当防卫,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 正当防卫要求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且防卫行为是为制止该侵害。若在家暴过程中,面临正在发生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
走在路上被人推搡,或者在街头因为一点口角突然被对方动手,脑子一热就还了手,事后警察来了,双方都挂了彩,结果你却被带走了,说“互殴”?这时候你心里肯定憋屈:“我明明是被打的一方,还手怎么还成违法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到底什么情况下才算是正当防卫?还手不等于防卫,法律有它的尺度和底线。
很多人误以为“谁先动手谁全责,被打的人随便还手都没事”,这其实是误区。
法律上的正当防卫,核心在于防卫的适时性、必要性和适度性。
必须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有不法侵害正在发生
比如别人拿刀冲你砍过来、掐你脖子、抢你包……这些属于“正在进行”的暴力行为,但如果对方已经停手、逃跑、求饶,你还追上去打,那就不叫防卫,叫报复。
防卫必须针对侵害人本人
不能因为张三打了你,你转头去揍李四泄愤,防卫对象必须是那个正在施暴的人。
防卫手段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这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比如别人扇你一巴掌,你掏出水果刀捅人致死,哪怕你是被打的一方,也可能构成防卫过当,甚至故意伤害。
主观上是为了制止侵害,而不是泄愤或报复
动手那一刻,你心里想的是“别让他再打我”,还是“今天非得弄残他”?动机不同,法律评价天差地别。
2021年,江苏有个真实案例:小王在酒吧喝酒,隔壁桌的李某因误会出言挑衅,随后动手推搡并打了小王一拳,小王闪避后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连刺两刀,导致李某重伤。
警方最初认定小王涉嫌故意伤害,但经过调查发现:
最终法院判决:小王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个案子的关键点在哪?
在于危险仍在持续、防卫具有紧迫性、手段与侵害程度基本对等,虽然用了刀,但在那种封闭环境、对方多人围攻的情况下,法院认为小王的选择是合理的自保手段。
反观另一个类似案件:两人吵架,一方推了一下就转身走人,另一方从背后追上去用啤酒瓶砸人头部致其重伤,这种就被认定为事后报复,不构成正当防卫。
所以你看,同样是“被打后还手”,结局可能天壤之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最后这一款就是常说的“特殊防卫权”或“无限防卫权”,比如遇到持刀抢劫,你反击把对方打死了,只要是在对抗过程中发生的,法律明确保护你。
作为执业多年的刑事律师,我想告诉你:
正当防卫从来不是一句“我是被迫的”就能成立的,它是一场法律事实与心理动机的精密判断。
你在那一刻是否真的处于危险中?有没有退路?还手的力度是不是刚好够阻止对方?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最终定性。
如果你不幸卷入冲突,请记住几点:
✅ 冷静优先,能跑就跑,能报警就报警;
✅ 不要主动升级暴力,尤其别带管制刀具防身(容易被认定为预谋);
✅ 如果必须防卫,尽量控制手段,避免致命攻击;
✅ 事后第一时间保留证据:监控、证人、伤情照片都要保存好。
法律不会偏袒强者,也不会冤枉弱者,它只认一个标准:在那个瞬间,你的行为是否合理、必要、克制。
正当防卫不是尚方宝剑,但它确实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最后一道防线,用得好,是盾牌;用不好,反而会伤到自己。
别让一时冲动,毁了一生清白。
怎么才算正当防卫?打回去算不算违法?一文讲透关键界限,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走在路上被人推搡,或者在街头因为一点口角突然被对方动手,脑子一热就还了手,事后警察来了,双方都挂了彩,结果你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