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本怎么算?搞不清这笔账,公司股权可能算没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拉你一起创业,拍着胸脯说:“兄弟,给你10%的干股!”你一听挺美,结果半年后公司有点起色了,一问股份明细,发现你的“10%”根本没法兑现,为什么?因为你俩从头到尾都没搞清...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拉你一起创业,说“咱俩一人一半股份”,听起来挺公平,结果干了半年发现账上没钱分红,自己却要背责任;或者公司准备融资,投资人一问“你公司的股本结构是怎样的”,你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瞬间掉链子。
其实啊,很多人嘴上天天说“我占多少股”,但真要问“股本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立马就懵了,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话,给你把“股本”这件事掰扯清楚。

股本就是公司注册资本中,股东实际投入的那部分钱对应的股权份额,你可以理解成:开公司就像几个人凑份子吃饭,每个人出多少钱,就占多大“盘子”。
举个例子:
小王和小李合伙开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小王出60万,小李出40万,那么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小王占60%的股本,小李占40%,这个“60万”和“40万”对应的权益,就是他们的股本。
但注意!股本 ≠ 股权比例 ≠ 实际控制权,这三者经常被混为一谈,但差别可大了!
看认缴还是实缴?现在很多公司实行“认缴制”,也就是说你可以先写个数字上去,比如注册资本1000万,不用马上掏钱,但股本的计算通常以实缴出资为准。
比如你认缴500万,但只实缴了50万,那你的股本基础就是50万,而不是500万,别到时候分红按500万算,人家一看你钱没到账,直接把你踢出利益圈。
出资方式不止是现金很多人以为只有打钱才算出资,其实不是,技术、专利、设备、土地使用权,只要评估作价并经股东会认可,都可以算作出资,计入股本。
举个真实案例:有个程序员拿自己开发的APP源码入股,估值30万,经第三方评估后计入股本,他就合法占了相应比例的股份,但前提是——必须有合法评估报告,白纸黑字写进章程!
股权比例 ≠ 分红比例这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法律允许股东通过协议另行约定分红方式。
比如你出钱多但不管事,合伙人出得少但操心跑腿,你们可以签协议:“虽然你占70%股本,但分红我们五五分”,这种约定只要不违法,法院是认可的。
别光看股份比例,一定要看《股东协议》和《公司章程》里怎么写的!
老张和老李是发小,一起开了家餐饮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工商登记显示两人各占50%股份,起初感情好,没签协议,一年后生意红火,老张想扩大规模,老李想稳扎稳打,争执不下。
更麻烦的是,老张私下投了150万装修新店,老李只出了20万,年底分红时,老张说:“我出的钱多,应该多分。”老李不同意:“股份一人一半,凭什么你多拿?”
最后闹上法庭,法院查实:两人实缴出资分别为150万和20万,但公司章程未明确分红规则,最终判决:按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利润,因为《公司法》规定,股东按实缴出资比例分取红利,除非另有约定。
老张赢了官司,但兄弟情没了,如果当初签个简单的协议,写清“按出资比例分红”,哪至于走到这一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规定:
这些条文看着枯燥,但每一句都可能决定你是赚是赔。
说到底,股本计算的本质,是权利与义务的量化表达,它不只是财务问题,更是法律问题、人性问题。
我常跟客户讲一句话:“可以信兄弟,但别靠口头承诺。”
再铁的关系,也扛不住利益的考验,想要合伙长久,必须做到三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清晰的股本设计,就是创业最好的开始。
别等到矛盾爆发才后悔——当初要是早点懂这些,就好了。
股本怎么算?搞不清股权结构,小心吃大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拉你一起创业,说“咱俩一人一半股份”,听起来挺公平,结果干了半年发现账上没钱分红...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