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贷款逾期收到催收短信,是警告还是威胁?下一步该怎么做?
你有没有在深夜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内容简短却像一记重锤砸在心上:“您在捷信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这下怎么办?”别慌,先深...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初借了一笔贷款,想着慢慢还,结果生活一地鸡毛,工作变动、收入骤减,或者家里突然出事,钱越拖越多,最后干脆“摆烂”不管了,可三年过去了,你以为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没想到,法院传票突然来了,银行或催收公司把你告上法庭了。
那一刻,心都凉了半截:我都逾期三年了,怎么现在才起诉?还能翻身吗?是不是这辈子都完了?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处理过上百起类似案件,见过太多人因为不懂法、怕面对,结果把小问题拖成了大麻烦,今天这篇文,就是想告诉你:就算逾期三年被起诉,也未必是绝路,关键是你得知道怎么走下一步。
首先你要明白,银行不是不想起诉,而是要算成本账。
一般贷款逾期后,银行会先催收6个月到一年,如果一直联系不上你、也没还款迹象,才会考虑走法律程序,但诉讼是有成本的——律师费、诉讼费、时间精力,所以他们通常会等到欠款金额较大、或者内部清收流程走到尽头时,才会真正提起诉讼。
而你现在被起诉,恰恰说明:你的案子终于“排到号”了,但也意味着事情进入了司法程序,不能再逃避了。
很多人一听“被起诉”,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要坐牢了!”
错!单纯的民事借贷逾期不会坐牢,除非你涉嫌信用卡诈骗、恶意转移财产等刑事行为。
你现在面临的是民事纠纷,法院判决后,如果你还不上钱,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老赖”),限制高消费、冻结账户、甚至拍卖房产,但这不等于没有回旋余地。
真正的机会,藏在“应诉”和“调解”这两个环节里。
很多被告收到传票后选择“装死”——不接电话、不看短信、不出庭,结果法院缺席审理,直接判你还本付息+罚息+诉讼费,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而聪明的做法是:主动联系法院、积极应诉,争取调解。
你可以跟原告(银行或第三方债权公司)谈一个分期还款方案,本金分36期还清,利息部分减免”,法院很愿意促成调解,因为能快速结案,一旦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出具调解书,你就有了合法的还款路径,避免强制执行。
这里必须提一个核心法律概念: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普通债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比如你最后一笔还款是2021年1月,那诉讼时效从2021年2月开始计算,正常情况下到2024年1月就过了。
但注意!如果在这三年里,银行给你打过电话、发过催收函、登报公告,甚至你回复过催收信息、承认过债务,那诉讼时效就会中断并重新计算。
哪怕你逾期三年,只要对方在这期间有过催收行为,且你能被证明收到或知悉,时效就没过,他们依然可以起诉。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自己“拖过时效”了,结果还是被起诉——因为你无意中“激活”了时效。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老张,50多岁,做小生意失败,五年前在某银行贷了8万块经营贷,后来资金链断裂,两年没还,催收电话打了上千个,他干脆换了手机号,躲回老家种地。
去年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要求归还本金8万+利息和罚息共13万多,还要承担诉讼费,他吓坏了,以为房子要被拍卖。
我们接手后发现:
于是我们在庭审中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并提交了通信记录、居住证明等证据,最终法院采纳意见,驳回银行全部诉讼请求,老张一分钱都不用还。
你看,懂法,真的能救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请求”:发送信件、数据电文,且能够证明到达对方。
最后我想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和无知。
三年被起诉,不代表你就输了,也不代表你必须全盘接受。
关键是要立刻行动:
法律不是用来惩罚弱者的工具,而是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天平,你也许一时困顿,但只要你愿意面对,就有机会重新站起来。
人生不怕负债,怕的是失去面对的勇气。
深呼吸,拿起手机,查一下你的案件进展吧,路还长,别轻易认输。
贷款逾期三年被起诉了,还有救吗?下一步该怎么做?,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初借了一笔贷款,想着慢慢还,结果生活一地鸡毛,工作变动、收入骤减,或者家里突然出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