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伤怎么判刑?打了一巴掌就进派出所,到底算不算犯罪?
跟人起了口角,一时冲动推了一下、扇了一耳光,结果对方直接报警,警察来了说“走一趟派出所”,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完了,这算不算犯罪?会不会坐牢?影响孩子考公吗?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作为从业...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半夜惊醒,看着手机里那条银行发来的催收短信,心跳加速,脑子里反复盘旋一个问题:“我这贷款逾期这么久了,要是被起诉了,会不会坐牢?”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让无数人睡不着觉的问题:贷款逾期被起诉,真的会判刑吗?

先说结论:一般情况下,单纯因为贷款还不上、逾期被起诉,不会坐牢。因为这属于民事纠纷,不是刑事案件。
什么意思呢?简单讲,你跟银行或网贷平台签了借款合同,约定好时间还钱,结果你没按时还,对方可以去法院告你,要求你还本金、利息、违约金,甚至申请强制执行你的财产——比如冻结银行卡、查封房子车子,但这整个过程,是在“民法”框架下解决的,是“欠债还钱”的事儿,不是“违法犯罪”的事儿。
那什么时候会“踩线”进监狱呢?关键看有没有“恶意行为”。
举个例子:如果你压根就没打算还,借钱的时候就伪造收入证明、虚构用途,或者拿了钱直接挥霍一空、玩失踪,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这时候,事情性质就变了——从“还不起”变成了“骗钱”,那就是刑法管的事儿了。
再比如,法院判决你必须还钱,你也收到了生效判决书,可你明明有房有车有收入,就是死活不还,还偷偷转移财产、装穷逃避执行,这种情况,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轻则司法拘留,重则判刑坐牢。
所以你看,真正让你“进去”的,从来不是“欠钱”本身,而是“恶意逃债”的行为。
老李在2020年通过某网贷平台申请了三笔贷款,合计78万元,理由是“创业开餐饮店”,平台审核时,他提交了虚假的营业执照和银行流水,拿到钱后,他并没有开店,而是拿去赌博,输了个精光,平台多次催收无果,最终起诉到法院。
法院判决老李偿还本息,但他一直未履行,名下也“恰好”什么都没有,后来调查发现,他在借款前把一套房产过户给了亲戚,明显是为逃避债务做准备。
公安机关介入,以涉嫌“贷款诈骗罪”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侦查,经审理,法院认定其主观恶意明显,构成贷款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借钱可以理解,还不起也能协商,但千万别动“骗”和“躲”的念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规定了“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经济合同、证明文件等方式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未按期还款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利息、违约金等。
这些法条像一张网,保护的是正常的金融秩序,你守规矩,它护你周全;你越界试探,它也不会手软。
作为处理过上百起借贷纠纷的律师,我想说的是: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和侥幸心理。
很多人一开始只是暂时困难,但因为害怕催收、羞于面对,选择拉黑电话、换手机号、躲着不见,结果错过了协商的最佳时机,最终被起诉、上征信、列入执行名单,甚至被怀疑有恶意。
我的建议很简单:
现代社会,信用比金钱更值钱,一次逾期,可能影响几年;但一次犯罪,可能毁掉一生。
别让今天的“喘不过气”,变成明天的“追悔莫及”,面对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贷款逾期被起诉会坐牢吗?欠钱不还到底算不算犯罪?,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半夜惊醒,看着手机里那条银行发来的催收短信,心跳加速,脑子里反复盘旋一个问题:“我这贷...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