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借钱不还,到底算不算犯罪?能告他诈骗吗?

金融债务34秒前1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找不着了,你心里憋屈得不行,气得直拍桌子:“这不就是诈骗吗?怎么警察不管?”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又气又困惑的问题——老赖借钱不还,到底算什么罪名?能不能坐牢?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是诈骗嘛!”但说实话,光是“借钱不还”本身,并不直接等于刑事犯罪,法律上讲究的是证据链和主观故意,不是谁赖账谁就进监狱,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老赖借钱不还,到底算不算犯罪?能告他诈骗吗?

民事债务和刑事诈骗之间有一条明确的界限,如果你的朋友在借钱时确实有还款意愿,只是后来因为失业、生意失败等客观原因还不上钱,哪怕他现在躲着你,那也属于民事纠纷,归法院管,不属于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你可以去法院起诉他,申请强制执行,查封他的财产、冻结银行卡,甚至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名单”),限制高消费、坐不了高铁飞机。

但重点来了——如果他在借钱的时候,压根就没打算还,或者用虚假身份、虚构项目骗你钱,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时候,可能就涉嫌《刑法》里的诈骗罪,甚至是合同诈骗罪虚假诉讼罪,这就不是简单的欠钱不还,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行为了。

举个例子:张三拿着伪造的房产证,说自己要投资开店,向李四借了20万,承诺三个月内连本带息还清,结果钱一到手,他就拿去赌博输了个精光,手机换号人间蒸发,这种情况下,张三从一开始就没有真实履行能力,也没有还款意图,使用虚假材料骗取他人财物,那就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所以关键看三点:

  1. 借款时是否有真实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2. 是否使用了虚假信息或隐瞒重大事实?
  3. 拿到钱后有没有挥霍、转移、逃避债务的行为?

如果有,那你手上不只是“一张借条”,而可能是刑事报案的重要证据。


以案说法

2022年杭州有个案子特别典型,王某以“帮亲戚还房贷”为由,向同事刘某借款15万元,还写了借条,约定了利息和还款时间,可几个月后,刘某发现王某不仅没还钱,还在朋友圈晒豪车、出国旅游,更离谱的是,经调查,王某根本没有亲戚买房,所谓的“房贷”完全是编的,而且他同时向七八个人借款近百万元,全部用于网络赌博。

刘某报警后,警方调取了聊天记录、银行流水、虚假理由的证据,最终认定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当“老赖”披着借款外衣行骗时,法律绝不会姑息。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明确指出: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若发现存在“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借款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借款”等情形,应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也就是说,只要证据充分,民事借贷完全可以转化为刑事追责


兄弟姐妹们,听我一句劝:借钱要谨慎,留证要齐全,你以为的“情分”,可能别人当成“漏洞”,一旦发现对方有骗钱嫌疑,别光在微信里发“你到底什么时候还”,赶紧做三件事:

  1. 固定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借条、录音都要保存好;
  2. 及时起诉:哪怕只是民事诉讼,也能施加压力,防止对方转移财产;
  3. 必要时报案:如果怀疑是诈骗,带着材料去派出所报案,要求立案侦查。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老赖不怕你生气,就怕你较真,只要你敢拿起法律武器,每一步都有法可依,有人撑腰。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善良要有牙齿,信任要有边界,借钱可以,但别让好心,成了别人作恶的垫脚石。

老赖借钱不还,到底算不算犯罪?能告他诈骗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怎么诚心请律师吃饭?突然被拒绝了怎么办?
« 上一篇3分钟前
×
13
2025 11

老赖借钱不还,到底算不算犯罪?能告他诈骗吗?

朋友开口借钱,说得信誓旦旦“下个月一定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拉黑,人影都找不着了,你心里憋屈得不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