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真假难辨?教你一眼识破套路,守住钱包安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心跳瞬间加快,手心冒汗,赶紧翻APP查账单,却发现根本没借过这...
“您尾号XXXX的贷款账户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追究法律责任!”——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手机一抖,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我什么时候贷过款?是不是记错了?还是……身份信息被冒用了?
先别急着点链接、别急着打对方电话,更别急着转账!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打着“贷款逾期”的幌子,炮制出极具迷惑性的诈骗短信,它们用词专业、语气严厉,甚至能精准报出你的姓名和身份证后四位,目的只有一个:让你慌神,然后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圈套。
我就以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视角,带你扒一扒这类“贷款逾期”短信背后的真相,教你如何冷静应对,避免人财两空。
首先得明白一个逻辑:正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大型网贷平台,在处理逾期问题时,有一套非常严谨的流程,他们不会动不动就发“最后通牒”,更不会通过一条短信就要求你立刻扫码或点击链接还款。
真正的问题往往藏在细节里:
作为普通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债务通知”,第一反应是焦虑很正常,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住,我建议你按这三步走:
第一步:不点、不回、不转账
无论短信看起来多像真的,只要没主动申请过贷款,就先默认它是假的,不要点击任何链接,不要回复确认,更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
第二步:自查贷款记录
打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https://ipcrs.pbccrc.org.cn),注册查询个人征信报告,里面会清晰列出你名下所有的信贷账户,包括贷款机构、金额、状态,如果根本没有相关记录,那基本可以确定是诈骗。
也可以登录常用借贷平台(如借呗、微粒贷、京东金条等)逐一核对,看是否有未知借款。
第三步:举报并留存证据截图保存,连同发送号码一起,通过以下途径举报:
这些数据都会成为打击黑灰产的重要线索。
去年,我代理了一起典型的“贷款逾期”诈骗案,当事人李女士,42岁,家庭主妇,某天早上收到一条短信:“您在XX金融平台贷款3.8万元已逾期90天,请立即处理,否则将移交司法机关。”
短信里还附了一个链接,点开后页面和她曾经用过的某个APP几乎一模一样,她一时慌乱,按提示填写了银行卡号和收到的验证码,不到十分钟,卡里被划走49800元。
后来查明,这个所谓的“XX金融平台”根本不存在,链接是钓鱼网站,验证码就是转账授权码,而那个号码,是境外虚拟号段。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第一时间报警,并联系银行做了紧急止付,最终追回了部分资金,但整个过程耗费了近两个月,李女士的精神压力极大,一度失眠焦虑。
这起案件让我深刻意识到:诈骗最可怕的不是技术多高明,而是它精准击中了人性中的恐惧与无知。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禁止利用公众账号从事欺诈、散布虚假信息等活动。
银保监会也多次发文强调:任何要求通过非官方渠道支付“解冻费”“保证金”的,均为诈骗。
说到底,这类“贷款逾期”诈骗的核心,不是比谁技术强,而是比谁更冷静。
你要相信:
✅ 正规机构不会用短信逼你还钱;
✅ 真正的法律程序不会“秒立案”;
✅ 你没借过的钱,就不该你来还。
我的建议很简单:
👉 收到类似短信,先深呼吸,别慌;
👉 查征信、核平台,用事实说话;
👉 遇到可疑情况,果断举报,不留侥幸。
法律的意义,不只是惩恶,更是护善,而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在信息洪流中守住自己的理性防线,毕竟,钱包的安全,最终还得靠你自己把门。
不怕真逾期,就怕假通知。
心不慌,骗局就无处藏身。
——本文由执业律师撰写,仅供普法参考,不构成具体法律意见,如遇实际问题,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向公安机关求助。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真假难辨?教你一眼识破套路,守住钱袋子,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您尾号XXXX的贷款账户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追究法律责任!”——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