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逾期短信别慌!一张照片可能正在出卖你的征信?

金融债务34秒前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贷款逾期提醒跳出来,金额还写得清清楚楚?更吓人的是,短信里居然还附了一张“还款截图”或“系统页面”的照片,看起来跟银行APP一模一样,你心跳加速,赶紧打开自己的账户核对,却发现根本没这回事?别急,你可能正掉进一个精心设计的“数字陷阱”。

越来越多的人反映收到了带有“逾期截图”的诈骗短信,这些短信不仅模仿正规金融机构的口吻,连配图都做得像模像样:红字标注“已逾期”、倒计时催收提示、甚至还有带编号的“法务通知单”,但真相是——这些所谓的“照片”,99%是伪造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害怕,然后点击链接、拨打电话,最终掏空你的钱包。

收到逾期短信别慌!一张照片可能正在出卖你的征信?

这类信息最擅长打“心理战”,它利用人们对征信的敏感和焦虑,制造紧迫感。“再不处理就上征信!”“24小时内不还款将移交法务部门!”——这种话术一听就让人腿软,可问题是,真正的金融机构在正式催收前,不会只靠一条短信+一张图就下定论,更不会让你通过点击陌生链接来“核实账单”。

我见过太多客户,因为一张假图,稀里糊涂地加了“客服”微信,结果一步步被诱导填写银行卡号、身份证、验证码,最后卡里的钱悄无声息地被转走,更有人为了“消除记录”,主动转账“保证金”,结果钱去了,人没了。

面对这类“图文并茂”的逾期通知,第一反应不是慌,而是冷静核查,记住三个动作:

  1. 绝不点链接:凡是带短网址、跳转页面的,一律视为高危;
  2. 自己查账户:打开官方APP或官网,手动查询还款状态;
  3. 主动打电话:用官方客服电话(不是短信里的号码!)进行核实。

真正重要的事,永远不怕你多问一句。


以案说法:一张“逾期截图”骗走三万块

去年年底,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尾号8821的贷款已逾期7天,当前欠款28,500元,请立即处理,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短信附了一张“系统截图”,显示她的账户已被标记为“严重逾期”,并有一个红色按钮写着“立即还款”。

李女士当时正在出差,心里一紧,没多想就点了链接,页面跳转到一个长得和某知名网贷平台几乎一模一样的界面,她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和收到的验证码,两分钟后,她收到银行扣款通知:三笔共计29,800元被划走。

等她意识到不对劲,再打短信里的“客服”,对方已关机,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这个链接是仿冒网站,而那张“截图”是骗子用图像软件合成的,连水印和字体都刻意模仿原平台风格,整个骗局,就靠一张图+一条短信,精准击中了用户的恐惧心理。

这个案子最后虽然追回部分损失,但过程漫长、证据难固定,最痛心的是,如果李女士第一时间登录官方APP查看,就会发现账户状态正常,根本没有这笔贷款。


法条链接:这些行为已涉嫌违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伪造国家机关或金融机构文件,均属于违法行为,可处拘留及罚款。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肖像权,即使未造成实际经济损失,伪造用户账户截图、冒充金融机构发布虚假信息,也已构成侵权。


律师总结:警惕“视觉欺诈”,守住你的数字防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实与虚假的边界,有时只差一张图,骗子不再靠文字忽悠,而是用高度仿真的“视觉证据”来建立信任,他们知道,人对图像的信任远高于文字——看到“截图”,大脑会自动默认“这是真的”。

作为律师,我想提醒大家:法律保护的是理性判断,而不是冲动反应,无论信息看起来多真实,只要它让你紧张、催促你立刻行动,你就该停下来问一句:这是从哪里来的?我能独立验证吗?

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那条短信,而是我们面对恐惧时的失控,守住征信的前提,是先守住自己的冷静。
👉 正规机构不会用短信图片催收;
👉 任何要求输验证码、点链接的操作,都是危险信号;
👉 你有权质疑、有权核实、有权说“不”。

在这个人人都是数字行人的时代,最坚固的防护盾,不是技术,而是清醒的头脑。

收到逾期短信别慌!一张照片可能正在出卖你的征信?,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没工作怎么开证明?失业状态如何合法开具未就业证明?
« 上一篇6分钟前
×
22
2025 10

收到逾期短信别慌!一张照片可能正在出卖你的征信?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贷款逾期提醒跳出来,金额还写得清清楚楚?更吓人的是,短信里居然...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