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报税怎么报?漏报错报会怎样?一文讲透实操避坑指南
哎,说到报税,很多人一听就头大,尤其是自由职业者、个体户、小企业主,每到季度末就开始挠头:这个月到底要不要报?报什么?怎么报?万一搞错了会不会被罚?今天咱们不整那些官方术语,也不甩一堆表格糊你一脸,我...
说到“残保金”,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是不是又是个麻烦的行政手续?每年都要折腾一次,填表、算人数、核工资,搞不好还被罚,其实啊,只要你搞清楚逻辑,残保金申报没那么复杂,关键是要“提前准备、准确计算、按时操作”,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残保金申报这件事掰开揉碎了讲明白。
先说结论:残保金不是税,但必须交;不交或错报,轻则补缴,重则罚款+信用影响,所以别不当回事。
全名叫“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各地略有差异,比如北京是1.5%,上海是1.6%),如果没达到这个比例,就得交钱——这就是残保金。
说白了,你没安排够残疾人上班,那就出点钱支持残疾人事业,也算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代偿”。
只要你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有员工、发工资,基本都在覆盖范围内,个体户一般不用交,但具体看地方政策。
例外情况:小微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减免,比如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很多地方暂免征收。
全国统一是每年8月1日到9月30日申报缴纳上一年度的残保金,错过时间?等着吧,系统自动算滞纳金,每天加收万分之五,还可能被通报。
应缴金额 = (上年度单位在职职工总数 × 所在地规定比例 - 实际安排残疾人数)× 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举个例子:
某公司2023年有员工100人,所在地要求安置比例1.5%,但公司只安置了1名持有《残疾人证》或《残疾军人证》的员工,当地社平工资是10万元。
那应缴金额就是:
(100 × 1.5% - 1) × 10万 = (1.5 - 1) × 10万 =5万元
注意!这里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有上限,一般是不超过当地社平工资的2倍,具体看地方规定。
现在基本都是线上操作,以电子税务局为主:
⚠️ 关键提醒:
去年,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因为连续两年未申报残保金,被税务部门稽查,公司辩称:“我们不知道要报,也没收到通知。”但税务机关拿出证据:电子税务局每年都推送过申报提醒,官网也有公告。
结果呢?不仅要补缴两年残保金28万元,还加收滞纳金近9万元,合计37万,更麻烦的是,被列入“未按规定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名单,影响了招投标资格。
法院最终判决:企业有义务主动了解并履行法定义务,不能以“不知情”为由免责。
这个案子给我们敲响警钟:合规不是选修课,是必修课。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跟客户说的:合规不是成本,是企业的“隐形资产”,一次规范申报,可能就避免了一次行政处罚、一次信用污点、一次投标失败。
残保金申报,真没那么难,怕的是你装作看不见,现在就去查查你们公司去年的职工花名册,该准备的材料,趁8月还没过,赶紧动起来!
—— END ——
残保金怎么申报?申报错了怎么办?一文讲透避坑指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说到“残保金”,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是不是又是个麻烦的行政手续?每年都要折腾一次,填表、算人数、核工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