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短信说贷款逾期了?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否则越拖越糟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晚上正刷着手机,突然一条短信弹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出现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咯噔”一下,手心开始冒汗,脑子里全是问号:我明明还了啊?是...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手心冒汗,脑子一片空白,我明明记得还了啊?还是我漏了哪一笔?是不是被坑了?紧接着,电话开始响,催收语气强硬,甚至暗示要上门、要起诉……压力瞬间拉满。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乱了阵脚,结果越处理越被动,今天我就用大白话,给你理清楚——当短信告诉你贷款逾期时,最该做的三件事是什么?怎样才能避免掉进更大的坑?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崩溃,立马打电话给客服,或者直接转账补救,但我要提醒你:先别行动,先查真相。
第一步,打开你的银行App或贷款平台,登录账户,查看还款记录和账单明细,是不是系统延迟没更新?是不是你还款卡余额不足导致扣款失败?还是你还款日记错了?
银行系统对账延迟几小时,你就收到了“逾期”短信,纯属虚惊一场,但也有可能,你确实漏还了一期,尤其是那种自动扣款失败又没收到提醒的情况。
第一反应不是恐慌,而是验证事实。
逾期分几种情况:
关键点来了:短信不等于法律后果。它只是提醒,不代表你已经被起诉,也不代表马上就要坐牢,但如果你无视它,让它发展成“长期逾期”,那问题就真的大了。
很多人怕面对催收,干脆拉黑电话、换号失联,这是大忌!
我告诉你一个真相:银行和贷款机构最怕的不是你还不起,而是你“消失”。一旦失联,他们就会按最坏情况处理——上报征信、启动诉讼、申请强制执行。
正确的做法是:主动联系贷款机构,说明情况。
比如你是因为失业、生病、家庭变故导致暂时困难,完全可以协商“延期还款”或“分期重组”,很多银行都有“困难户帮扶计划”,只要你态度诚恳,提供证明材料,有很大机会谈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你愿意面对问题。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张先生,做小生意的,疫情期间资金链断裂,一笔网贷还差2000块没还上,结果某天早上,手机连着收到三条“逾期”短信,下午就有自称“法务部”的人打电话,说再不还钱就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张先生吓得不行,以为要坐牢,连夜借高利贷还上了,后来他越想越不对劲,来找我咨询,我帮他调了还款记录,发现其实那笔钱早就还了,是平台系统故障导致重复计费,所谓的“逾期”根本不存在。
更离谱的是,那个打电话的人根本不是平台员工,而是外包催收公司,为了业绩故意恐吓。
最后我们发了律师函,平台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但张先生已经付出了几千块的高息,还背上了新的债务。
这个案子让我明白:情绪一上来,理性就下线,而法律,永远站在冷静的人这边。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但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泄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规定:
催收过程中不得使用威胁、恐吓、侮辱性语言,不得骚扰无关人员,不得虚假陈述法律后果。
也就是说,催收可以存在,但不能违法。如果你接到“不还钱就抓你”“要去你家贴告示”之类的电话,那已经是违法行为,你可以录音取证,向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谁还没个难处?贷款逾期不是原罪,但选择逃避就是给自己挖坑。
面对逾期短信,你要做的不是自责、不是恐慌,而是三步走:核实 → 评估 → 沟通。
法律从不惩罚诚实的人,也不会纵容恶意欠款,但如果你能主动面对,拿出诚意,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愿意给你一次机会。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你觉得撑不住的时候,找律师、找专业机构,比盲目还款或彻底失联,要聪明得多。
真正的成熟,不是从不犯错,而是犯了错,还能稳住阵脚,把局面一点点扳回来。
别让一条短信,打乱你的人生节奏。
短信说贷款逾期了?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否则越拖越糟!,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