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最稳妥?
正吃着饭,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申请的贷款已连续逾期,将影响征信,请立即还款以免被起诉”,那一刻,心猛地一沉,筷子都差点掉桌上,可仔细一想,我最近根本没借过钱啊?这到...
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收到一条短信,写着:“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快?手机差点掉地上?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又怕又烦的话题: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到底该怎么冷静应对?
我干了十几年民商事诉讼和金融法律业务,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乱了阵脚,结果不是被套路骗钱,就是白白承受心理压力,其实啊,大多数情况下,这类短信背后藏着三种可能:真逾期、系统误判、或是彻头彻尾的诈骗。关键是,你怎么快速分辨,又该怎么做才不吃亏?
第一步:查合同,翻记录。
你到底有没有在这家平台借过款?打开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各类贷款APP的历史账单,一条条核对,尤其是那些你曾经点过“试一试”“测额度”的网贷平台,很多人压根忘了自己点过授权,系统就默认生成了借款协议。
第二步:看号码来源。
正规金融机构发的催收短信,一般会使用官方短号(比如95开头、106开头+备案企业名称),不会用私人手机号或奇怪的境外号码,如果你收到的是“+852”“+66”这种国际区号发来的“逾期提醒”,基本可以判定是诈骗。
第三步:反向验证。
直接打该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不是短信里给的链接!),报上身份证号和姓名,问一句:“我有没有逾期?”千万别点短信里的链接!那可能是钓鱼网站,一输信息,银行卡就被盗刷了。
别逃避,也别破罐子破摔,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处理,我代理过不少案子,有人因为几千块没还,最后被起诉,上了失信名单,连高铁都坐不了。
正确做法是:主动沟通,争取协商。
很多平台并不是一上来就要告你,他们更希望你还钱,你可以尝试联系客服,说明暂时困难,申请延期、分期,甚至减免部分罚息,注意!所有协商都要保留录音和书面记录,避免对方反口不认。
另外提醒一句:不要轻易相信“帮你修复征信”“内部渠道撤诉”的中介!这些99%是骗子,征信只能由央行管理,个人无法“洗白”。
最近一种新型诈骗特别猖獗:骗子冒充贷款平台,发短信说你逾期,然后附个链接,让你“立即还款”或“申诉解冻”,你一点进去,页面做得跟真的一模一样,输入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钱立马就被转走。
任何索要验证码、要求转账到私人账户的,都是诈骗!
正规机构绝不会通过短信直接让你打钱,更不会让你把钱转到某个“安全账户”。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半夜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消费金融公司贷款3.8万元已逾期90天,即将上报征信。”她吓得睡不着,因为她确实几年前申请过一笔小额贷款,但记得已经还清了。
她没急着点链接,而是第二天打了该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查询,结果被告知:根本没有这笔贷款记录。后来我们报警,发现这是典型的“伪基站群发+钓鱼网站”诈骗,骗子利用她曾授权过的个人信息,伪造逾期通知,诱导她进入虚假还款页面。
更吓人的是,她老公差点就把钱转了,还好她坚持“先核实再处理”,才避免损失,这起案件后来警方顺藤摸瓜,端掉了一个跨省诈骗团伙。
你看,一条短信,背后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冷静,是你最好的护身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的规定,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十年以上。
也就是说,如果你因虚假逾期短信被骗钱,骗子不仅要退赃,还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也别懒。
真逾期,主动沟通,合理协商,别让小事变大事;
假通知,保持警惕,绝不点击链接,及时报警留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的冷静和常识,比任何技术手段都管用,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立刻掏钱、交保证金、输验证码的“催收”,都不是正规操作。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让无辜者背锅。
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保留证据,咨询专业律师,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风雨,懂法,就能照亮前路。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怎么应对最稳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收到一条短信,写着:“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