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

金融债务34秒前1

收到“逾期催收”短信别慌!真假难辨?律师教你一眼识破套路,守住钱包和征信**

xx银行信贷中心】尊敬的客户,您名下贷款已逾期3天,当前欠款本息合计¥15,862.47,若未及时处理,将上报央行征信并启动法律程序,请立即登录官方APP还款或致电客服021-XXXXXXX处理。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是不是真的逾期了?会不会影响征信?要不要马上打那个电话?

别急!作为一名从业十年、经手过上千起金融纠纷案件的执业律师,我今天要告诉你一个真相:很多你以为“正规”的逾期短信,其实是精心包装的诈骗陷阱!


那些“看起来很真”的短信,到底哪里不对劲?

先说结论:真正的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发送的逾期通知,绝不会在短信里直接附带链接、要求点击还款,更不会用“上报征信”“起诉”等字眼制造恐慌情绪来逼你操作。

我们来看几个关键识别点:

  1. 号码来源可疑
    真正的银行通知多通过95开头的统一客服号(如95588、95599)发出,如果你收到的是普通手机号、固话号码,甚至是+852、+66这类境外号码,基本可以判定为伪冒。

  2. 链接藏雷,一点就中招
    很多短信末尾会写:“点击链接立即还款👉 [短网址]”,这种短链接根本无法预知跳转页面,极可能是伪造的“高仿官网”,一旦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账户资金瞬间被转走。

  3. 措辞恐吓,制造焦虑
    “即将起诉”“列入失信名单”“冻结所有账户”……这些话术常见于暴力催收或诈骗信息,正规机构即便催收,也会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严禁威胁、侮辱性语言。

  4. 金额精确到分却无明细
    虽然短信里写了“¥15,862.47”,但没有贷款合同编号、还款账户、具体逾期天数等关键信息,这不符合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规范。


以案说法:她差点被骗走8万,只因点了一条“逾期短信”

去年夏天,杭州李女士收到了一条与上述几乎一模一样的“银行逾期提醒”,她记得自己确实办过某平台的小额贷款,但一直按时还着,可看到“已上报征信”几个字,心里发慌,没多想就点了链接。

页面长得跟某银行官网一模一样,连logo都一样,她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后,系统提示“还款失败,请重新验证”,她又输了一遍验证码,结果不到三分钟,卡里8万元被分两笔转走。

报案后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是一个专门仿制银行页面的钓鱼网站,背后团伙利用技术手段截取验证码完成盗刷,而真正让她陷入危机的,就是那条看似“真实”的短信。

后来我们代理此案,在民事诉讼中成功追回部分损失,并推动该平台加强风控审核机制,但我想说的是:预防永远比补救更重要。


法条链接:你的权利,法律早就为你撑腰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面对此类问题,你有权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规则,不得泄露、篡改、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 更重要的是,《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及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催收行为的通知》明确禁止:不得通过群发短信、虚假陈述后果等方式进行误导性催收。

也就是说,哪怕你真的有逾期,对方也不能用这种方式逼你还钱,更何况,很多根本就是假的!


律师总结:三步应对策略,稳住心态最重要

作为专业律师,我给大家总结一套实用“防坑指南”:

第一步:冷静核查,不轻信、不点击
收到类似短信,先别慌,打开你常用的银行APP或网贷平台,查看账户状态,也可以拨打官方客服(注意是官网查到的号码),确认是否有逾期。

第二步:保留证据,及时举报
截图保存短信内容、号码、时间,然后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官网或APP提交举报,这对打击黑产链条至关重要。

第三步:若确有逾期,主动沟通协商
如果你真的存在还款困难,也不要逃避,主动联系正规金融机构,说明情况,申请展期、分期或个性化还款方案,现在许多银行都有“征信保护宽限期”政策,合理沟通往往能避免更大损失。


最后我想说一句掏心窝的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恐惧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骗子不怕你有钱,就怕你慌。
真正的法律从不恐吓,真正的银行也从不靠一条短信决定你的信用命运。

保持清醒,相信专业,你的人生账本,不该由一条短信来书写。

——一位始终站在你这边的执业律师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人均收入怎么算?搞懂这3个关键点,别再被平均忽悠了!
« 上一篇6分钟前
×
21
2025 10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

收到“逾期催收”短信别慌!真假难辨?律师教你一眼识破套路,守住钱包和征信** 【xx银行信贷中心】尊敬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