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小心是诈骗!教你一眼识破套路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申请的贷款已严重逾期,剩余本金+罚息共计89,600元,请于24小时内还款至指定账户,否则将上报征信并启动司法程序。” 末尾还附了一个陌生号码,甚至...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申请的5万元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部门处理。”——紧接着还附上一个链接,或者一个陌生电话号码?
很多人一看“逾期”、“征信”、“法务”这些字眼,心里“咯噔”一下,第一反应就是:我是不是真贷过款?是不是记错了?会不会影响信用?然后稀里糊涂点进链接、打了电话,结果越操作越不对劲,钱没还成,反而被转走了好几千……
别急,今天咱们不讲复杂的法律条文堆砌,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把这事儿掰扯清楚——你以为的“贷款逾期”,可能根本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得明白一点:正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催收时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他们不会通过一条冷冰冰的短信就威胁你“移交法务”、“影响征信”,更不会让你点链接还款。
而那些诈骗分子呢?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吓你、骗你、掏空你的钱包。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先打钱、发验证码、点不明链接的“逾期通知”,99%都是假的。
别慌,我教你三招,立马识破真假:
✅第一看来源号码
正规机构的短信通常来自固定服务号,比如银行是1065、955XX开头,如果是+886、00852这类境外号码,或者是乱七八糟的虚拟号,基本可以判定为诈骗。
✅第二查官方渠道
不要相信短信里的链接!打开你常用的银行App、借呗、微粒贷、京东金融等平台,直接登录查看是否有这笔贷款记录,没有?那说明你根本没贷过,哪来的逾期?
✅第三不轻易提供信息
无论对方说什么,不要透露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真正的银行永远不会问你要验证码。
去年年底,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速贷通’平台申请的3万元贷款已逾期7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短信里还有一个链接。
李女士隐约记得自己好像填过某个贷款App,但没借成功,她一紧张,点了链接,跳转到一个看起来很正规的页面,显示她确实有一笔贷款未还,页面提示她输入银行卡号和验证码“验证身份”后即可还款。
她照做了,结果手机立刻收到银行扣款短信——两万元被转走!
报警后才发现,那个“速贷通”根本不是正规平台,链接是钓鱼网站,所谓的“贷款记录”全是伪造的,骗子利用她的验证码,通过快捷支付把钱划走了。
警方追回部分资金,但过程耗时三个多月,李女士后悔不已:“早知道该先打官方客服问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仍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也就是说,发这种欺诈短信的人,轻则行政处罚,重则坐牢;而如果你因为轻信被骗,也有权依法追责、要求赔偿。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想告诉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情绪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弱点。
当你看到“逾期”、“征信”、“法务”这些词时,第一反应不该是恐慌,而是警惕。
真正的风险不是那条短信,而是你在慌乱中做出的错误决定。
请记住我的三点建议:
你不需要懂太多法律,只要记住:凡是让你掏钱的“催收”,都得先过你自己这关。
保护好自己的钱包,比什么都重要。
我是律师老张,下次见。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申请的5万元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