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这可能是新型骗局,教你一眼识破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严重逾期,即将上报征信系统,请立即登录[链接]处理,以免影响个人信用。” 一看就心慌,对吧?尤其是最近手头紧、确实办过贷款的人,第一反...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XX银行】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部门处理!”
或者更吓人一点的:“因您长期拖欠网贷,我司已向公安机关备案,即将上门催收!”
短信发得有模有样,连时间、金额、甚至“客服电话”都配齐了,一看就让人心里一紧,尤其是半夜收到,更是让人睡意全无,心跳加速,但先别急着打那个“客服电话”——这很可能不是催款,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当事人因为一条短信,稀里糊涂地把钱转进了骗子的账户,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拆解这个“贷款逾期”短信骗局的底层逻辑,让你从此不再被吓住,更不会掉进陷阱。
先说几个典型特征,记住了,以后看到直接拉黑: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金融机构从不通过短信威胁你,更不会让你转账到个人账户!
我总结了一下,这类骗局基本分三步:
第一步:精准投放信息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姓名、手机号、甚至消费习惯,然后群发“定制化”短信,让你觉得“好像真有这事”。
第二步:心理施压+技术伪装模拟银行口吻,配上伪造的“征信报告”“逾期记录”,甚至还能显示你的真实姓名和部分身份证号,让你信以为真。
第三步:诱导操作,骗取钱财
一旦你联系“客服”,他们会以“消除记录”“修复征信”为由,让你支付“手续费”“保证金”,或者引导你下载诈骗app,远程操控你的手机。
最狠的是,有些人明明没借过款,却被吓得主动去借钱“还债”,结果越陷越深。
去年冬天,我接到一个当事人的电话,声音都在抖,她说自己收到一条“微粒贷逾期”短信,显示欠款6.8万,还附了个链接,她点进去一看,页面和微信钱包一模一样,连她的头像和昵称都显示出来了。
她吓得不行,赶紧打了短信里的“客服”,对方自称是腾讯金融法务部,说她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贷款,现在必须交2万元“保证金”才能冻结账户,否则就要起诉。
她已经准备转账了,还好她女儿多留了个心眼,查了官方客服电话,发现根本没这回事,这才报警,后来警方确认,那是个高仿页面,链接指向的是境外服务器。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骗子不怕你懂法律,就怕你不冷静。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十年以上。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也就是说,发送这类诈骗短信的人,不仅涉嫌诈骗,还可能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等多项罪名。
如果你收到此类短信,建议立即保存证据(截图、短信记录),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向工信部(12321)举报伪基站或诈骗信息。
我想跟大家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第一,别让恐惧支配你的判断。
骗子最擅长的就是制造恐慌,你越慌,他们就越容易得手,真正的催收不会半夜发短信,也不会逼你马上转账。
第二,所有涉及钱的操作,必须走官方渠道。
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打开银行APP、登录官方小程序、打官网公布的客服电话——这才是唯一靠谱的方式。
第三,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扫码、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不要在非正规平台填写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你的信息,就是你的“数字身份证”,丢了比丢钱包还危险。
这个社会很复杂,但只要我们保持理性、掌握常识,再高明的骗局也伤不到你。
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突然掉“逾期通知”,凡是让你转账的“客服”,一律当骗子处理。
你的一次冷静,可能就避免了一场倾家荡产的悲剧。
作者:张律 | 执业律师 · 专注民商事与刑事辩护十余年
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遇类似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XX银行】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部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