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别慌,搞清楚这到底是谁发的?

金融债务34秒前1

收到“严控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警告还是陷阱?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我,说自己莫名其妙收到了一条短信:“根据最新监管要求,我行已启动贷款逾期严控机制,请确保按时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依法追责。” 有人吓得立刻去查账单,生怕自己漏还了一笔;也有人觉得这是银行在吓唬人,干脆置之不理,但说实话,这类短信背后隐藏的信息量可不小——它既可能是善意提醒,也可能暗藏风险,甚至成为催收手段的“前哨”。 我就以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视角,带你一层层拆解这条看似普通的短信背后的法律逻辑、现实风险以及你该怎么做。

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确认短信来源。

一、先别慌,搞清楚这到底是谁发的?

很多所谓的“严控逾期通知”,根本不是银行官方渠道发出的,我接手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连续三天收到类似短信,号码显示是“95×××”开头,看着像正规机构,结果一查,那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用虚拟号段群发的,他们打着“银行合作方”的旗号,语气严厉、措辞恐吓,目的就是让你心理崩溃,赶紧还钱。

记住一点:真正的银行通知,一定会通过官方App推送、短信签名明确(如【中国银行】)、或客服电话回访确认。如果短信里没有具体账户信息、还款金额、也没有人工客服联系方式,那基本可以判定为非官方行为。


即便真是银行发的,也不等于你能被“随便处理”

我们假设这条短信确实是银行发的,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有没有权力这么“严控”?会不会直接上征信?能不能起诉你?

答案是:有权提醒,但无权越界。

银行作为债权人,当然有权利提醒借款人履行合同义务,但所有措施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

  • 不能夸大后果:说“将立即上报征信”却不说明前提条件,属于误导;
  • 不能威胁人身安全:说什么“上门催收”“列入黑名单”等模糊且带有压迫性的词汇,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 必须给予合理宽限期:哪怕你逾期一天,银行也不能立刻采取极端措施,除非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且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当你看到“严控逾期”四个字时,别自动代入“我完了”的剧本,冷静下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真的逾期了吗?
  2. 逾期多久了?有没有宽限期?
  3. 这条信息是否来自官方渠道?

这三个问题答清楚了,你就掌握了主动权。


以案说法:一条短信引发的维权胜诉案

去年,我的当事人张先生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在某国有大行有一笔消费贷,因出差忘记还款,逾期第4天收到一条短信:“已启动严控机制,若未于24小时内结清,将依法诉讼并冻结名下资产。”

张先生当时正在国外,信号不稳定,看到“冻结资产”几个字差点心梗,回来后第一时间还了款,但发现自己的征信记录竟然已经被上报逾期!

他来找我咨询时情绪激动:“我只是晚了四天,连宽限期都不给吗?而且那条短信根本没提具体金额和还款方式!”

我们调取了贷款合同、还款记录和短信截图,发现几个关键点:

  1. 合同中约定的宽限期为5个工作日;
  2. 银行未在逾期后进行电话或书面正式催告;
  3. 上报征信时间早于宽限期结束。

我们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并附上证据材料,监管部门认定银行报送信息不合规,责令其更正征信记录,张先生不仅恢复了信用,还获得了精神损害赔偿协商空间。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再权威的机构,也不能跳过程序正义,你的每一次沉默,都可能成为他们违规操作的底气。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但在不良信息产生前,信息主体应被告知并有机会申辩。

  • 《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第十条:催收过程中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性语言,不得向无关第三人披露债务人信息。

  •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发卡银行应设置最低还款额待遇的条件和标准,且应在持卡人违约后给予合理的催收过渡期。

这些条款不是摆设,而是你在面对“严控”压力时最坚实的盾牌。


律师总结:理性应对,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面对“严控贷款逾期”类短信,我想送大家三句话:

第一,别怕。真正的法律程序从来不会靠一条短信完成;

第二,别信。所有涉及法律责任的通知,都必须有依据、可核实、能追溯;

第三,别忍。一旦发现越界行为,保留证据,及时投诉或寻求专业帮助。

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焦虑蔓延,金融机构也好,催收机构也罢,都在试图用“紧迫感”操控你的情绪,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内心的清醒与边界。

你可以是一个守信的人,但不必成为一个被恐吓就低头的人。

毕竟,法律赋予你的不仅是义务,更是对抗不公的权利。

下次再收到那种冷冰冰的“严控”短信,不妨深呼吸一下,然后微微一笑:我知道我在哪条线上,也知道你们不能越过那条线。

——这才是真正的成熟与底气。

一、先别慌,搞清楚这到底是谁发的?,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税收逾期申报在哪里看?逾期了怎么补救?
« 上一篇3分钟前
×
19
2025 10

一、先别慌,搞清楚这到底是谁发的?

收到“严控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警告还是陷阱?一文说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我,说自己莫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