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短信辱骂恐吓?你的权利正在被侵犯,别再默默忍受!

金融债务35秒前1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再不还钱就去你家泼油漆!”“告诉你孩子学校,让全班都知道你是个老赖!”“等着收法院传票吧,房子车子都给你封了!”——这些不是电影台词,而是某些贷款逾期后真实收到的催收信息,很多人看到这种消息第一反应是害怕、羞愧,甚至想赶紧凑钱还上,生怕惹出更大麻烦,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你有权说“不”!

我们理解,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这并不意味着债权人或者第三方催收机构就可以为所欲为,用侮辱、威胁、骚扰的方式逼你还钱,法律从来没有赋予任何人“以恶制恶”的权力,当你因为一时困难导致贷款逾期时,你面对的应该是合法合规的沟通流程,而不是精神压迫和人格羞辱。

催收短信辱骂恐吓?你的权利正在被侵犯,别再默默忍受!

真正专业的催收,讲究的是沟通技巧与法律边界,它应当基于事实,提醒你履行义务,而不是制造恐惧、破坏你的生活安宁,而现实中,不少外包催收公司为了业绩提成,不惜踩红线,发送带有强烈攻击性、诱导性甚至虚假内容的短信,比如谎称已经立案、伪造律师函截图、冒充公检法人员施压……这些都是典型的违法行为。

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受害者明明知道自己被欺负了,却选择沉默,他们担心“自己本来就欠钱,哪还有脸维权?”这种心理恰恰被不良催收利用,一次两次的恐吓短信演变成长期的精神折磨,有人因此失眠、抑郁,家庭关系破裂,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但请记住:逾期≠任人宰割,你的人格尊严、通信自由、隐私权依然受法律保护,哪怕你一分钱没还,也不能成为别人肆意辱骂的理由。

遇到这类恶劣短信该怎么办?

第一,保留证据,所有短信、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统统保存好,包括发送号码、时间、内容,最好做个简单的时间线整理。

第二,不要正面冲突,别跟对方对骂,也别轻易承诺“马上还”,避免被录音断章取义,冷静应对,明确表示:“我知晓债务存在,但拒绝任何形式的骚扰和威胁,请通过正规渠道联系我。”

第三,投诉举报,可以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工信部(针对短信轰炸)等多个部门反映情况,如果是银行委托的催收,直接向该金融机构客服投诉,通常内部会有合规调查机制。

第四,必要时报警或起诉,如果对方行为已构成侮辱、诽谤、威胁人身安全,完全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情节严重的,还能追究其治安甚至刑事责任。


以案说法

2023年,杭州一位李女士因网贷逾期两个月未还,陆续收到百余条催收短信,其中不乏“去你老家贴大字报”“让你老公单位领导知道你借钱嫖娼”等极具羞辱性的内容,她一度情绪崩溃,就医诊断为中度焦虑症,后来在律师帮助下,她将相关证据提交至公安机关,并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最终法院认定催收公司员工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李女士的人格权,判决赔偿精神抚慰金8000元,并责令公开道歉,该案也成为浙江首例因催收短信过度施压被判担责的典型案例。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法律不会因为你“欠钱”就剥夺你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只要越界,就要付出代价。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第1033条明确禁止“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指出,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 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也强调,金融机构对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行为负有监管责任。

律师总结:

朋友们,面对贷款逾期,最正确的态度是正视问题、积极协商、合理规划还款路径,但与此同时,你也必须守住自己的底线——那就是做人的尊严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催收可以存在,但绝不能变成“合法外衣下的暴力”,当你收到那些充满恶意的短信时,请不要再自责退缩,而是挺直腰杆,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你可以暂时经济困难,但从不低人一等。
真正的文明社会,不是看强者如何施压,而是看弱者是否仍有尊严地活着。

催收短信辱骂恐吓?你的权利正在被侵犯,别再默默忍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信用卡逾期在哪里换卡?逾期后如何修复信用?
« 上一篇4分钟前
×
19
2025 10

催收短信辱骂恐吓?你的权利正在被侵犯,别再默默忍受!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再不还钱就去你家泼油漆!”“告诉你孩子学校,让全班都知道你是个老赖!”“等着收法院传...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