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新型诈骗,教你一眼识破骗局套路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我名下的贷款已经严重逾期,再不还款就要上征信、被起诉,还附了个链接让我点进去处理……这到底是真是假?我根本没贷过款啊!” 说实话,这种事现在太常...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处理!”?
紧接着,电话打来,对方自称是“金融监管中心”或“法务催收部”,语气严厉,甚至能准确报出你的姓名、身份证号、贷款金额……是不是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别急,先深呼吸——这很可能不是真的逾期通知,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贷款逾期类短信诈骗。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短信,慌乱中一步步掉进骗子的陷阱,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扒开这类骗局的底裤,让你从此不再被吓住、不再被套路。
第一步:精准信息轰炸,制造恐慌
骗子往往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个人信息,比如曾申请过贷款的平台、手机号、甚至部分身份信息,他们发来的短信看起来“有模有样”:平台名称真实、金额具体、逾期天数精确,连“征信上报”“法院立案”这些关键词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比如这条:“【XX贷】用户您好,您尾号8876的贷款已逾期92天,欠款本息合计43,800元,根据《征信管理条例》第15条,将于今日上报央行征信系统,请立即登录还款链接处理。”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正规?但注意——真正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直接发送还款链接,更不会用“立即处理”“马上影响征信”这种话术逼你操作。
第二步:诱导点击链接,套取银行卡信息
一旦你点开那个“还款链接”,就会跳转到一个和正规平台几乎一模一样的页面,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验证码……你以为是在还款,其实是在给骗子送钱。
更有甚者,页面会提示你“账户异常,需验证资金”,让你往某个账户转几百块“解冻金”——结果钱一到账,对方立马拉黑你。
第三过去:冒充公检法,层层加码恐吓
如果你还没上当,骗子还会升级剧本:“我们已将案件移交户籍地派出所,民警将在2小时内上门 arrest(逮捕)你。”
这时候,普通人很容易被“逮捕”“坐牢”这种词吓住,脑子一懵就照做了。
公安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办案,更不会让你转账自证清白。
去年夏天,杭州的张女士收到一条“某安普惠”的逾期短信,说她有一笔6.8万的贷款逾期半年,即将被起诉,她明明记得自己早就还清了,但看到短信里写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完全正确,还是慌了。
她点开链接准备还款时,页面要求输入银行卡密码和短信验证码,她犹豫了一下,打电话给该平台官方客服核实,结果被告知:根本没有这笔贷款记录,链接是假的。
后来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个假冒页面做得极其逼真,连官网水印、客服电话都是复制的,而张女士之所以能避免损失,就是因为她没有在恐慌中盲目操作,而是选择核实。
这起案件最终牵出一个跨省诈骗团伙,涉案金额超300万元,他们专门 targeting(针对)那些有过贷款记录的人群,利用信息泄露+心理压迫实施精准诈骗。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
也就是说,发假短信、冒充金融机构、盗用个人信息……这一整套操作,每一步都在踩法律红线。
作为一名天天和诈骗案打交道的律师,我想告诉你:骗子不怕你聪明,怕你冷静。
面对“贷款逾期”类短信,记住这三条铁律:
最后提醒一句:你的征信记录,只能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线下网点查询,不会因为一条短信就被“上报”。
别让一时的慌乱,毁了你多年的信用和积蓄,保持清醒,就是最好的防骗盾牌。
真正的危机从不会藏在一条短信里,而是在你失去判断力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
有问题,找专业的人,别让自己成为下一个案例。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处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