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这可能是新型诈骗套路,教你一眼识破!
你有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 “【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申请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登录 http://xxxxx.com 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或者更吓人一点的:...
最近啊,不少朋友跟我吐槽,说自己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紧接着还有个链接,点进去一看,页面做得跟真银行官网一模一样,连登录账户都显示你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是不是瞬间心跳加速,冷汗直冒?
别急,先深呼吸——这很可能不是你真的欠了钱,而是新型短信诈骗套路正在悄悄上线。
我今天就以一个律师的视角,带你扒一扒这个“假逾期、真骗钱”的陷阱,告诉你怎么一眼识破,怎么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一旦中招该怎么办。
你没听错,现在骗子已经不满足于打电话说“你是嫌疑人”了,他们开始玩更高级的心理战——伪造贷款逾期通知。
他们的操作流程通常是这样的:
最可怕的是,这些页面做得太像真的了,字体、logo、按钮位置,甚至连“客服电话”都是仿冒的官方热线,普通人根本分辨不出来。
作为一名天天跟这类案子打交道的律师,我总结了几个“防骗铁律”,建议你收藏起来,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一看发信号码
真正的银行或正规平台通知,基本不会用普通的106短信平台群发,尤其是带链接的“紧急通知”,更要警惕。95开头才是银行专属号段,其他乱七八糟的数字组合,十有八九是假的。
✅第二绝不点陌生链接
无论短信写得多吓人——“即将起诉”“列入黑名单”“影响子女上学”——都不要点!更不要在任何网页输入银行卡、身份证、验证码!
✅第三查证必须走官方渠道
如果你真担心自己有没有逾期,打开手机银行app,或者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注意不是短信里的号码!),亲自查一下,一查便知真假。
✅第四警惕“加QQ/微信处理”话术
有些短信会说:“如需协商还款,请添加客服QQ:xxxxx”,这是典型的诈骗特征!正规机构从不会让你加私人社交账号处理金融事务。
✅第五留意语言漏洞
真正的金融机构措辞严谨,不会用“马上封卡”“立刻抓人”这种恐吓性语言,而诈骗短信往往充满紧迫感,目的就是让你慌神、失去判断力。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李女士接到一条“某消费金融公司”发来的短信,说她有一笔3万元贷款逾期90天,征信已被拉黑,还附了个链接让她“尽快处理”。
她一开始不信,但点开链接后傻眼了:页面上清清楚楚写着她的名字、身份证号、贷款金额,还有一个“一键还款”按钮,她慌了,赶紧输了自己的信用卡信息和收到的验证码。
结果不到十分钟,卡里8万元被分三笔转走。
等她反应过来报警时,资金早已层层转移,虽然我们后来协助警方追回部分损失,但过程极其艰难。
问题出在哪?
那个网页根本不是官方平台,而是骗子搭建的“高仿网站”,而所谓的“贷款记录”,不过是他们从黑市买来的信息拼凑出来的。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痛心——如果她当时打个官方电话核实,或者来问我一句,结局可能完全不同。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提供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也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违者将依法承担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发诈骗短信的人不仅要赔钱,还可能坐牢,而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恐惧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骗子不怕你有钱,就怕你慌。
面对突如其来的“逾期通知”,请记住三句话:
👉不轻信——凡是带链接、要验证码的,一律视为可疑;
👉不冲动——别被“征信受损”“马上起诉”吓住,先核实;
👉不沉默——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挂失银行卡、保存证据、报警并联系律师。
法律永远站在你这边,但前提是你得及时站出来。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避开一次陷阱,也欢迎你转发给家人朋友——一次分享,真的能救人于水火。
我是你们身边的法律顾问老张,下期我们聊聊“征信修复”背后的那些坑,记得关注。
短信说你贷款逾期?别慌!可能是新式诈骗,教你一眼识破骗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啊,不少朋友跟我吐槽,说自己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