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新型诈骗,教你三招识破套路
最近啊,不少朋友私信问我:“律师,我莫名其妙收到一条短信,说我某平台的贷款已经严重逾期,再不还款就要‘移交法务’‘影响征信’,还附了个链接让我点进去处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压根就没贷过款啊!”...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登录www.xxx-credit.com处理,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催收。”?
心跳是不是瞬间加快?手心开始冒汗?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我什么时候贷过款?”、“是不是身份被冒用了?”、“会不会真的上黑名单?”
别急——先深呼吸,这很可能不是银行发的,而是专门针对你的精准诈骗。
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民商事及刑事辩护律师,我见过太多当事人因为一条短信,稀里糊涂转出去几万块,最后才发现根本没这笔贷款,甚至连那个“官方链接”点进去都是假网站,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拆解这个骗局的来龙去脉,告诉你该怎么应对,怎么保护自己。
这类短信通常具备几个典型特征:
但真相是:这些信息大多来自黑市买卖的个人信息数据包,骗子买来之后批量群发,碰运气看你上不上钩。
最危险的是那个链接,点进去是个和银行官网几乎一模一样的页面,要求你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一旦你输,钱就没了,更狠的是,有些页面还会诱导你“交保证金”“刷流水”来“解除冻结”——这就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网贷逾期”复合型诈骗。
记住一句话:所有正规金融机构,绝不会通过短信附链接的方式让你还款或验证信息。
你可以这样自查:
✅ 第一步:不要点链接,不要回拨电话。
✅ 第二步:打开你常用的银行App或登录官网,查看贷款状态。
✅ 第三步:拨打银行官方客服(一定是你自己查到的号码,不是短信里的)。
✅ 第四步:如果你压根没申请过贷款,那基本可以确定是诈骗。
顺便提醒一句:现在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被贷款”,比如有人拿你的身份证注册网贷平台,或者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授权了某些第三方支付协议,所以定期查征信很重要!
每年有两次免费查个人征信的机会(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建议每半年查一次,看看名下有没有陌生贷款或信用卡,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警+申诉。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45岁,普通上班族,某天收到一条短信:“您在‘微粒贷’有3.6万元贷款已逾期90天,请立即处理,否则将起诉。”
她吓得不行,因为她确实用微信,但从来没开通过微粒贷,她点进链接,页面做得特别真,还有人脸识别和银行卡绑定步骤,就在她准备输入验证码时,突然想起女儿说过“别信短信里的链接”,于是打给了微信客服。
结果呢?根本没有这笔贷款,后来查明,骗子伪造了腾讯金融的界面,连客服电话都是虚拟号码,李女士庆幸自己多问了一句,否则卡里8万养老钱就没了。
这个案子最后我们报了案,警方顺藤摸瓜端掉了一个小型诈骗团伙,但他们用的技术手段非常简单:就是买信息、群发短信、钓鱼网站,成本极低,但杀伤力极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也触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也就是说,发诈骗短信的人,不仅骗钱违法,连他们手里的你的名字、身份证号、手机号,本身就是犯罪所得。
而如果你发现自己“被贷款”,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主张姓名权被侵害,要求平台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面对“贷款逾期”类诈骗短信,最关键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
骗子设计这一切,就是为了让你慌,一慌,就容易犯错,而你要做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越吓人,越要冷静。
记住这几个原则:
🔹不点击:任何短信里的链接,一律视为可疑。
🔹不透露: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打死不说。
🔹不轻信:哪怕对方能叫出你名字,也不代表是真的。
🔹主动查:用自己的方式核实,而不是按对方指引走流程。
🔹及时报:发现诈骗,立刻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证据。
这个时代,信息就是武器,骗子用信息恐吓你,而你可以用知识保护自己。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真正的危机从不发短信提醒你,真正要找你的人,也不会逼你在10分钟内做决定。
保持清醒,你比想象中更安全。
—— 一名始终站在你这一边的执业律师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新型诈骗,教你一眼识破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写着:“【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登录www.xxx-cre...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