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套路还是真违约?教你三步自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可我记得我按时还了啊?还...
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我,说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贷款逾期提醒直接把人惊醒:“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X天,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被起诉。”
看完短信手心直冒汗,睡意全无,有人立马转账补救,有人吓得连续几天失眠,还有人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都上了征信,爱咋咋地”。
但我想说一句扎心的真相:不是所有逾期短信都代表你真的违约了,也不是每条催收信息都合法合规。很多人在慌乱中做出了错误决定,反而把自己推入更深的坑。
今天我就以一个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带你看清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又该如何理性应对、绝地反击。
现在伪基站、仿冒短信满天飞,很多所谓“银行官方通知”其实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甚至诈骗团伙发的,他们故意用“征信受损”“即将起诉”等字眼制造恐慌,逼你赶紧打款。
怎么做?记住三查:
我有个客户上个月收到类似短信,吓得立刻还了两万,后来发现那笔贷款其实还在宽限期内,压根没逾期,他这不是还款,是“情绪税”。
如果你确实错过了还款日,先深呼吸——逾期不等于世界末日,关键看你能不能抢回话语权。
这里划重点:
特别提醒:如果你是因为失业、重病等不可抗力导致暂时无力偿还,完全可以主动联系平台申请展期、分期或减免部分罚息,法律支持合理协商,别傻傻等着被催收轰炸。
真正的高手,从不在危机爆发后才行动。
建议每个人都做三件事:
记住一句话:信用是你一生的隐形资产,比银行卡余额更重要。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接到某“银行”短信,称其名下一笔消费贷已逾期67天,即将被起诉,她从未借过这笔钱,但短信里连身份证号、借款金额都说得一清二楚,情急之下,她联系对方提供的“客服”,转了5000元“保证金”试图协商。
结果钱一到账,对方立刻失联,李女士报警后才发现:这是典型的“冒充贷款平台”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伪造逾期通知实施精准诈骗。
更可怕的是,她在慌乱中填写的“身份验证表单”,其实是个钓鱼链接,导致更多隐私泄露。
最后警方追回部分损失,但她整整三个月不敢接陌生来电。
这个案子让我意识到:恐惧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绪武器。面对逾期短信,冷静比速度更重要。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679条规定: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3条明确: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银保监会发布的《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也强调:
贷款机构应履行充分告知义务,催收行为必须合法合规,严禁恐吓、骚扰、泄露借款人隐私。
这意味着:
👉 如果你没签字同意,别人不能随便查你征信;
👉 催收不能爆通讯录、不能P图侮辱、不能24小时连环call;
👉 虚构逾期事实进行诈骗,已涉嫌刑事犯罪。
朋友们,这个时代借钱太容易,还钱却越来越难,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疏忽或一条短信就乱了阵脚。
面对贷款逾期短信,请牢牢记住这三点:
✅不信来历不明的信息,先核实再行动;
✅真有问题也不怕,依法协商永远有机会;
✅保护好个人信息,别让恐慌变成破财的缺口。
法律从不保护慌张的人,但它永远站在清醒者这一边。
下次再收到那种让你心跳加速的短信,不妨冷笑一声:“哥们儿,套路我见多了,想让我乖乖打钱?先拿出合同再说。”
我是张律,一个陪你守住钱包和尊严的律师朋友。
有困惑,随时来聊。
最近好几位朋友私信我,说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贷款逾期提醒直接把人惊醒:“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X天,请...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