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教你三步化解危机,避免信用塌房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一震,一看又是那条熟悉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连续几天、甚至几周收到这种消息,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越看越焦虑,越...
最近有好几个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了一条署名“中国银保监会”或“金融监管局”的短信,内容大意是:“您在某银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根据相关规定,可能影响征信记录,请尽快处理。”
看到这种短信,第一反应肯定是心一紧——不是说好了宽限期吗?不是才拖了几天吗?怎么银监局都出面了?是不是要被起诉了?征信是不是已经黑了?
先别急着焦虑,作为一名执业十几年的金融法律律师,我今天就来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收到这类短信到底意味着什么?你该怎么做?又该怎么把损失降到最低?
第一步,必须核实信息真伪。
现在冒充监管机构的诈骗短信太多了,真正的银监局(现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会直接通过短信催收贷款,更不会附带点击链接、要求转账或提供验证码。
✅ 正规短信通常只会提示风险,“您在XX银行的贷款存在逾期情况,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请及时联系金融机构处理。”
❌ 而诈骗短信往往带有诱导性语言:“点击链接立即还款,否则将被起诉”、“您的账户已被冻结,请验证身份”。
👉应对方法:
如果你确认自己确实没按时还贷,别逃避,越早处理越有利,记住这三个关键步骤:
很多人逾期后选择失联,以为拖着就能过去,错!银行不怕你晚还,怕的是你“消失”,一旦你失联,系统会判定为“恶意拖欠”,后续可能直接上报征信,甚至启动诉讼程序。
✅ 正确做法:
打银行客服或客户经理电话,诚恳说明原因(如失业、生病、家庭变故),并提出协商还款方案,
很多银行其实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坏账流程。
逾期会产生罚息、复利,时间越长成本越高,建议优先偿还当前欠款本息,哪怕分批还,也要让账户“止血”。
特别提醒:有些平台会自动从绑定银行卡扣款,你以为还了,结果卡里余额不足导致二次逾期,所以每次还款后,务必登录系统确认是否到账。
跟银行的所有通话尽量录音,书面协商尽量通过官方渠道(如App留言、邮件),留存证据,万一将来发生争议,这些都能成为你的“护身符”。
我代理过一个真实案例:当事人小李,985毕业,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去年疫情裁员后半年没找到工作,房贷断了两个月,某天早上醒来,手机弹出一条“金融监管局”短信,说他贷款严重逾期,即将纳入失信名单。
小李当场懵了,差点去借网贷填坑,幸好他冷静下来,先查了银行App,发现确实逾期45天,但尚未上报征信,他当天就拨通银行客服,说明失业情况,并提交了离职证明和求职记录。
银行最终同意他办理“困难户缓息6个月”,期间不计罚息,也不上征信,6个月后,小李重新就业,逐步还清欠款,信用毫发无损。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意识到: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沉默。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也明确:
“对于确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还款的持卡人,银行应视情况提供还款便利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展期、分期等。”
这意味着:
朋友们,现代社会谁还没个难处?贷款逾期不代表你人品有问题,也不等于信用崩盘,真正决定结局的,是你面对问题的态度。
记住这几句话: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对 clients 说的话:信用就像玻璃杯,碎了可以粘,但裂痕永远在。
好好珍惜它,别让一次疏忽,变成十年阴影。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不妨先深呼吸,然后拿起电话,打给银行,一句“我在积极处理”,就能换来一线转机。
我是张律,专注金融法律十年,陪你理性应对每一次人生“逾期”。
贷款逾期收到银监局短信?别慌!教你三步自救,避免信用塌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有好几个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了一条署名“中国银保监会”或“金融监管局”的短信,内容大意是:“您在某银行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