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突然发短信说贷款逾期?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避免信用塌房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场景?晚上正窝在沙发上刷剧,手机“叮”一声——银行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发生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跳可能直接漏了一拍。 不是刚还了吗...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发微信给我,语气里全是焦虑:“哥,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贷款逾期了,再不还就要‘依法追偿’……这事儿会不会上征信?以后还能不能贷款买房?”
我看完那条短信截图,心里其实挺理解他的,那种措辞,什么“限期清偿”“保留诉讼权利”,一看就让人血压升高,但说实话,这种催缴短信,现在很多人都收到过——不是因为故意赖账,而是生活节奏快、还款提醒没注意,或者临时资金周转不过来,可问题是,很多人一看到“法律”两个字,立马慌神,要么破罐破摔,要么病急乱投医去借网贷填坑,结果越陷越深。
今天我就以一个执业十几年的律师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收到银行贷款逾期催缴短信,到底该怎么办?怎样把损失降到最低,又能守住自己的信用底线?
你要知道,银行发催缴短信,大多数时候是常规催收流程的第一步,并不是法院传票,也不是已经起诉你了,它的目的不是吓唬你,而是提醒你还钱,很多短信里写的“将采取法律手段”,属于标准话术,目的是施加心理压力,促使你尽快还款。
但这不代表你可以不当回事。短信来了,说明你的逾期行为已经被系统记录,银行已经启动催收程序。再拖下去,轻则影响征信,重则被起诉、冻结账户,甚至列入失信名单。
现在伪基站、诈骗短信太多了,收到催缴短信,第一件事不是马上转账,而是立刻登录银行官方App或打客服电话核实,确认是不是真的逾期、欠了多少、有没有罚息,以及当前处于哪个催收阶段。
特别提醒:千万别点短信里的链接!更别回拨短信里的电话号码!这些都是仿冒银行的钓鱼套路。
如果你确实暂时还不上,最忌讳的就是装死、拉黑电话、换号失联,这样只会让银行认定你是“恶意拖欠”,后续处理会更严厉。
正确的做法是:主动联系银行客服或贷款经理,说明实际情况——比如失业、生病、家庭变故等,表达还款意愿,并申请“个性化分期”“延期还款”或“减免部分罚息”,很多银行都有“困难客户帮扶机制”,只要你态度诚恳,提供相应证明(如医院证明、离职证明),是有机会谈下来的。
我见过太多案例,有人因为沉默不语,被催收外包公司天天打电话骚扰家人,最后被迫借高利贷还账;也有人主动沟通,成功把36期贷款延到60期,每月只还几百块,慢慢把窟窿补上。
一旦逾期超过90天,就会被记为“连三累六”,征信直接变“黑”,以后你想办房贷、车贷、甚至找工作(有些单位查征信),都会受阻。
能还多少还多少,哪怕先还个几百块,也比一分不还有用,部分还款可以体现你的履约意愿,在未来和银行谈判或申诉时,都是有利证据。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90后程序员,疫情期间被裁员,房贷断供两个月,某天早上醒来,手机弹出三条催缴短信,其中一条写着:“已移交法务部门,即将提起诉讼。”
他吓得直接失眠,差点想卖房还贷,后来通过朋友找到我,我第一时间帮他做了三件事:
银行同意将接下来6个月的月供减半,剩余部分顺延,同时承诺暂不上报“严重逾期”,小李保住了房子,也稳住了征信。
你看,危机背后往往藏着转机,关键是你能不能冷静应对,懂规则、会沟通。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不得超过5年。
这些法条告诉你:逾期要还,但你也有权利协商;征信有污点,但不是一辈子甩不掉的烙印。
最后我想说句掏心窝的话:谁还没个难的时候?一时资金紧张,不等于你就是“老赖”,银行不是敌人,它是债权人,但它也希望你能活着把钱还上。
收到催缴短信,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一个及时止损的信号灯,你要做的,不是逃避,也不是恐慌,而是:
✅ 核实真伪
✅ 主动沟通
✅ 保留证据
✅ 合理协商
信用是可以修复的,但沉默和逃避,只会让问题雪球越滚越大。
人生很长,偶尔“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对问题的勇气,别让一条短信,毁了你未来的可能性。
—— 一位陪你理性面对困境的律师
收到银行催缴短信别慌!逾期后如何应对,避免信用塌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有个朋友半夜发微信给我,语气里全是焦虑:“哥,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贷款逾期了,再不还就要‘依法追偿’……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