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自救,避免征信爆雷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半夜手机突然震动,睁眼一看,又是那条熟悉的短信:“您尾号8876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您的信用记录……”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接踵而至,语气越来越严厉,甚至开...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早晨——刚睁眼,手机“叮咚”一声,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0天,当前欠款本金+利息共计¥86,420.50,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并可能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不是没想过会逾期,但真收到通知时,还是像被人当头泼了盆冷水,更糟的是,接下来几天,催收短信一条接一条,电话不断,甚至开始担心会不会上法庭、房子车子保不住……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次逾期陷入恐慌,最后雪上加霜,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你理清思路,告诉你: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怎么应对。
很多人一看到“影响征信”、“法律追偿”就吓坏了,其实关键在于逾期的时间长短和金额大小。
收到短信第一件事不是删掉逃避,而是立刻登录银行APP或打客服电话,核实具体逾期天数、金额、是否已上报征信,信息越清楚,越能对症下药。
很多人以为逾期就得硬扛,其实银行也怕坏账,只要你态度诚恳,大多数银行都愿意谈“个性化分期”或“延期还款”。
举个例子:我有个客户小李,因疫情失业导致房贷断供两个月,他没等银行起诉,主动打了客服电话,说明情况并提交了失业证明,银行最终同意他办理“宽限期6个月”,期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帮他渡过难关。
你可以这么做:
沉默是最大的敌人,主动才是救命稻草。
一旦逾期被记入征信,不仅影响后续贷款,连租房、求职都可能受阻,但别忘了,征信记录不是永久的!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不良记录保存5年,从你还清欠款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你还清后,5年后这条黑历史就会自动消失。
在这期间,你要做的是:
王女士经营一家小餐馆,疫情后客流锐减,房贷连续逾期4个月,某天清晨,她收到银行短信:“贷款已移交法务部门处理,即将申请强制执行。”她吓得整晚睡不着,以为房子马上要被拍卖。
第二天,她鼓起勇气拨通银行客服电话,哭着说明经营困难,并提交了流水和关店通知,没想到,银行审核后,为她办理了“阶段性停还本”政策,暂停还本金6个月,只还利息,半年后她生意回暖,顺利恢复还款,房子保住了,征信也没进一步恶化。
这个案子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不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有温度的救济工具,而前提是你得敢于开口,敢于面对。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
对于确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期还款的持卡人,银行应提供平等协商机会,可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不超过5年。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是你在与银行谈判时的“尚方宝剑”。
说到底,贷款逾期并不可耻,生活总有意外,真正危险的,是逃避、否认、装作没看见。
作为律师,我想告诉你:
✅ 收到逾期短信,别慌,先核实信息;
✅ 主动沟通,争取协商机会,别怕丢面子;
✅ 保护征信,积极修复,未来仍有希望;
✅ 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别一个人硬扛。
信用就像玻璃杯,碎了还能粘合,但需要你亲手去捡起每一片。
真正的成熟,不是从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依然有勇气站起来,一步步把路走正。
如果你正在经历逾期困扰,不妨现在就拿起手机,给银行打个电话。
改变命运的,就是那一通你鼓起勇气拨出的电话。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早晨——刚睁眼,手机“叮咚”一声,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连...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