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劳动者维权,通常会走劳动仲裁,仲裁胜诉后如果老板还是不给钱,那就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了。这时候,很多人心里可能都会打鼓,都到强制执行这一步了,那老板会不会因为欠我这点工资就被判刑坐牢啊?
老板欠薪不给,强制执行了他会坐牢吗? 咱们得明白一个基本点:强制执行本身,主要目的是帮咱们把钱要回来,而不是直接把老板“送进去”。 法院会通过查封、扣押、冻结老板的财产,比如银行账户、车子房子,...
当劳动仲裁胜诉后对方没钱没财产时,依然有多种途径可尝试以尽可能实现权益。可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调查对方财产线索,同时可申请将对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若发现对方有恶意转移财产等行为,还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但有时会遇到对方没钱没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在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如果对方未履行裁决,应及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查询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信息。
若经法院调查,确实发现对方暂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可能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权益无法实现,一旦发现对方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可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劳动者自身也可以积极收集对方的财产线索,比如发现对方在某个单位有稳定的工资收入,或者有新购置的财产等,及时提供给法院。
法院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被执行人进行限制。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会对其信用产生严重影响,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如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会被拒绝,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法院可以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限制其乘坐飞机、高铁,入住星级酒店,旅游度假等行为,以此督促其履行义务。
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恶意转移财产、隐匿财产等逃避执行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可追究其刑事责任。通过法律的威慑力,促使对方履行劳动仲裁裁决确定的义务,最大程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本文来源:https://www.falvce.com法律解析: 当劳动仲裁胜诉后对方没钱没财产时,依然有多种途径可尝试以尽可能实现权益。可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