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自救上岸,避免征信塌房!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看是银行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信用记录。” 紧接着第二条:“如未及时处理,将上报征信系统并可能采取法律措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咚”响个不停,一睁眼全是银行或平台发来的催收短信:“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即将上报征信,影响子女教育!”、“法务部门已介入,将采取法律手段!”……一条接一条,像连环炮一样炸得人头皮发麻。
更离谱的是,有些短信干脆连名字都懒得改,开头就是“尊敬的用户”,一看就是群发,可即便知道是套路,心里还是忍不住打鼓:这会不会真上征信?会不会被告?要不要马上借钱还?
我作为一名执业十几年的民商事律师,每天都会接到类似咨询,今天不讲大道理,也不甩术语,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理清三个关键问题:短信到底能不能信?逾期后该怎么做?怎么避免被“合法恐吓”拿捏?
很多人一看到“法务介入”“法院传票”这几个字,腿就软了,但你要明白一件事:大多数短信,本质是催收策略,不是法律文书。
正规金融机构确实有权催收,但必须遵守《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不能频繁骚扰、不能侮辱诽谤、不能泄露你的债务信息给无关第三人,可现实中呢?不少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业绩,动不动就发“最后通牒”式短信,甚至伪造“立案通知”,制造恐慌。
真正的法律程序,不会靠短信启动。
很多人收到短信才发现自己忘了还款,这时候第一反应不该是慌,而是核实。
打开借款APP或登录银行官网,查清楚:
特别提醒:如果短信来自陌生号码,尤其是+82、+65这类境外号段,或者写着“某某资产管理公司”“某某法务中心”,大概率是外包催收,甚至是冒名顶替的黑产团伙。
这时候千万别按短信里的链接操作,更别加什么“客服微信”——那可能是钓鱼诈骗!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变被动为主动。
你可以直接联系贷款机构官方客服(注意:一定是APP内或官网公布的号码),说明情况,比如失业、生病、家庭变故等客观原因,请求:
很多平台其实有“困难客户帮扶机制”,只是没人告诉你,只要你态度诚恳、理由合理,有很大概率能谈成个性化分期方案,避免征信受损,也减轻还款压力。
根据银保监会相关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对受疫情影响等特殊情况的借款人提供适当支持,这不是求情,是你应得的权利。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因为疫情失业,网贷逾期两个月,结果每天收到几十条短信:“已移交公安机关”、“涉嫌信用卡诈骗”、“将冻结所有银行卡”。
她吓得整夜失眠,甚至一度想轻生,后来家人带她来咨询,我们一查发现:所谓的“法务部”其实是某催收公司的外包团队,根本没有诉讼权;所谓“公安立案”更是子虚乌有。
我们立刻发函要求停止骚扰,并协助她与平台协商达成12期分期还款协议,最终不仅停了短信轰炸,还免除了部分罚息。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痛心——一条违法短信,差点毁掉一个人的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
催收人员不得通过“恐吓、威胁”等不当方式催收,不得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债务人信息。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谁还没个难的时候?一时逾期不代表你人品有问题,更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完了,比起马上还钱,更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节奏和底气。
你不是欠债的人质,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 一位不愿看你被欺负的律师朋友
贷款逾期收短信轰炸?别慌,教你三步自救还能止损!,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咚”响个不停,一睁眼全是银行或平台发来的催收短信:“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