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严重逾期还收到内部销账短信?别信,这是新型诈骗套路!
信用卡或网贷已经逾期好几个月了,催收电话天天打,心里正焦头烂额,突然手机上弹出一条短信:“您好,系统检测到您账户异常,可申请内部通道一次性结清减免80%债务,点击链接立即办理。” 看起来像“救命...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您好,您名下的贷款已逾期,账户即将被冻结,如需紧急解除风控,请点击链接处理,或联系客服95xxX……”
看起来像银行发的,语气严肃、措辞专业,甚至还能准确报出你的姓名和大致欠款金额,很多人一看就慌了神,生怕征信受影响、账户被封,赶紧点链接、加客服、交“保证金”——结果呢?钱转出去了,对方人间蒸发,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
我干律师这行十几年,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看似“正规”的短信,稀里糊涂掉进诈骗分子的圈套,今天我就跟你掏心窝子聊一聊:为什么这些“贷款逾期提醒”越来越像真的?它们背后藏着什么套路?又该怎么一眼识破、全身而退?
以前的诈骗短信,错别字连篇,语气生硬,一眼就能看穿,但现在不一样了,骗子早就升级了“剧本”和“技术”。
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贷款信息、身份证号、手机号,甚至知道你最近有没有逾期,然后用伪基站群发短信,号码伪装成银行官方客服(比如95开头),内容也模仿得惟妙惟肖,连落款都带logo图标。
更狠的是,有些链接点进去,页面做得跟银行官网一模一样,你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信息瞬间就被盗走,还有些“客服”会说:“只要交2000元‘解冻金’,马上恢复账户。”等你转账后,对方立刻拉黑,消失得无影无踪。
真正的银行从不会通过短信让你转账、交费、提供密码!
不点链接、不回信息、不加好友
看到带链接的短信,一律当垃圾信息处理,哪怕它写得再像那么回事,也别手滑点进去,手机一旦中毒,后果不堪设想。
主动核实,只认官方渠道
如果你确实有贷款逾期,别慌,直接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不是短信里的号码!),或者登录官方App查询账户状态,别让情绪主导判断,骗子就是靠你“怕”才得手。
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把可疑短信截图保存,包括发送号码、时间、内容,如果已经转账,立刻拨打110,并去派出所报案,越早行动,追回损失的可能性越大。
去年冬天,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平台贷款逾期47天,账户已被冻结,请立即处理,否则将影响征信。”短信里还附了一个链接,写着“一键解冻”。
李女士刚借过一笔消费贷,确实忘了还款日,一看短信心里咯噔一下,她点开链接,跳转到一个和平台几乎一样的页面,输入了银行卡号和验证码,几秒钟后,卡里被划走了4800元。
她意识到不对,打官方客服一问:根本没有“冻结账户”这回事,平台也不会通过短信发链接,等她再打开那个网页,已经显示“该网站不存在”。
最终警方介入,查到这是一个跨省诈骗团伙,专门针对逾期用户精准投放钓鱼短信,虽然部分资金被追回,但过程耗时三个月,李女士身心俱疲。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越是着急的时候,越要慢下来,骗子不怕你穷,就怕你不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支付账户等,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帮助。”
这意味着,不仅诈骗者要坐牢,那些卖卡、洗钱、提供技术支持的人,也都难逃法律责任。
说到底,这类“贷款逾期诈骗”玩的就是心理战,它利用你对征信的恐惧、对法律后果的无知、对“快速解决”的侥幸心理,一步步引你入局。
作为律师,我想告诉你三句话: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对客户说的话:“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掉解决方案,真正帮你的人,从来不会躲在一条短信里。”
保持清醒,守住底线,你才是自己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 一名始终站在你这边的执业律师
贷款逾期收到内部解冻短信?别信!这可能是新型诈骗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您好,您名下的贷款已逾期,账户即将被冻结,如需紧急解除风控,请点击链接处理,或联...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