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以为的贷款,可能根本没成立
收到同程旅行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催收还是套路?一招教你识破真相、守住钱包 你有没有突然在深夜刷手机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用户,您在同程旅行平台申请的信用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收到“逾期提醒”别慌!贷款还了怎么还在催?一文讲透背后的真相与应对策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记得上个月工资一到账就把房贷、车贷、信用卡都还上了,结果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尾号**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我到底还了没?是不是银行搞错了?还是系统延迟?更可怕的是,这会不会已经悄悄上了征信黑名单?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我就用大白话,把“逾期提醒”这件事从头到尾给你掰扯清楚,不讲术语堆砌,只说你真正需要知道的干货。
很多人以为:我支付宝点了“还款”,钱转出去了,那就是还了,错!大错特错。
银行认定“还款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资金实际划入指定账户,并完成清算。
举个例子:你周五晚上10点通过第三方平台转账还信用卡,平台显示“处理中”,但因为跨行清算系统周末关闭,这笔钱要等到下周一才能到账,而你的账单日是周六,那么系统就会判定你“逾期”。
关键不是你什么时候操作,而是钱什么时候真正到账。
建议:
现在银行和金融机构普遍使用自动化催收系统,一旦发现“未按时到账”,系统会立刻触发提醒短信,这些短信往往语气严厉,已上报央行征信”“将采取法律措施”等,目的就是让你紧张、赶紧还款。
但你要明白:发短信不等于已经逾期记录上报征信。
很多情况下,你还有“补救窗口期”——也就是所谓的“宽限期”。
收到短信先别慌,第一时间做三件事:
最怕的不是催收短信,而是征信记录被标记为“逾期”。
一旦上报央行征信,这个记录会保留5年(自还清之日起计算),在这5年里,你想再办信用卡、申请房贷车贷、甚至某些高薪工作,都可能被拒。
现在很多单位查“个人信用报告”成了入职背景调查的标配,别让一次疏忽,影响你未来的人生选择。
我的当事人小李,985毕业,拿到一家国企的offer,月薪两万五,入职前做背调,公司调取了他的征信报告,发现有一笔网贷逾期60天。
小李懵了:我每个月工资发了就还啊!后来一查才发现,原来那次换手机号后没更新银行预留信息,自动扣款失败,系统也没通知到他,等他发现时已经过了两个月。
虽然最后我们帮他联系平台出具了“非恶意逾期说明”,并申请了征信异议,但公司还是取消了录用,他说:“我以为只是小事,没想到毁了一个机会。”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现代社会,信用就是第二张身份证。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规定: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这意味着,只要你签了贷款合同,就有按时还款的法律义务,哪怕你忘了,系统不会帮你“宽容”。
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发卡银行应当提供不少于3天的还款宽限期。”
但注意:这是“应当提供”,不是“必须统一执行”——不同银行、不同卡种,宽限期可能不一样。
朋友们,我不是在吓唬你,而是想让你清醒一点:
在这个数字化、信用化的时代,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逾期提醒”,背后可能是你未来五年命运的转折点。
我的建议很简单:
银行不怕你逾期,他们怕你不还,但社会,真的会因为一次逾期,对你关上一扇门。
别让今天的侥幸,成为明天的遗憾。
守护好你的信用,就是守护你未来的可能性。
——一名始终站在你这边的律师
一、你以为还了,可能根本没到账,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收到“逾期提醒”别慌!贷款还了怎么还在催?一文讲透背后的真相与应对策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记得上个月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