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被借贷在敲门

金融债务36秒前1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正吃着饭、刷着手机,一条短信突然弹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消费贷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
你明明没借过这笔钱,也没申请过这个贷款,怎么就“逾期”了?
更可怕的是,你一查征信,发现名下多了一笔自己完全不知情的贷款记录。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被借贷在敲门

这不是电影桥段,而是真实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被贷款”陷阱。

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视角,带你拆解这场突如其来的“逾期惊魂”,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


先别急着还钱,冷静三步走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还上,怕影响征信,但我要提醒你:越急越容易踩坑

第一步:核实信息真伪
先别点短信里的链接!这类短信很多是伪造的“伪基站”发送的钓鱼信息,正确的做法是:

  • 拨打该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不是短信里留的号码);
  • 登录银行或贷款平台的官方App查询账户状态;
  • 查看是否真的有这笔贷款和逾期记录。

第二步:查个人征信报告
立刻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云闪付”App免费查一次个人征信,重点看:

  • 贷款机构名称;
  • 贷款金额、放款时间;
  • 是否本人申请。

如果征信报告上确实有这笔贷款,但你从未申请过——恭喜你,你可能已经成了身份信息被盗用的受害者。

第三步:立即冻结账户+报警备案
一旦确认非本人操作,马上做三件事:

  1. 联系涉事金融机构,说明情况,要求暂停还款义务,并申请异议处理
  2. 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保留《受案回执》;
  3. 向征信中心提交异议申请,要求撤销错误记录。

时间就是证据,拖得越久,越难自证清白。


以案说法:她差点背债十年,只因一条短信

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45岁,小学老师,某天她收到一条来自某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逾期短信,说她有一笔8万元的信用贷已逾期60天。

她懵了——自己从没注册过那个平台,她试着登录,结果用手机号+人脸识别居然能直接进账户!更吓人的是,贷款合同上有她的电子签名,还有绑卡记录。

我们介入后发现:原来半年前,她在某个不正规的APP填过一次“快速测额度”的表单,留下了身份证照片和人脸识别视频,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通过技术手段“活体绕过”,完成了远程开户和贷款申请。

我们第一时间向平台发函,指出其风控存在重大漏洞,并协助李女士报案,警方抓获了一个跨省盗用身份信息骗贷的团伙,平台也撤销了她的贷款记录,并赔偿了精神损失。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你以为的“便捷”,可能是别人设好的陷阱


法条链接:你的权利有法可依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这类“被贷款”事件中,受害者的权益是受到充分保护的:

  • 《民法典》第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刑法》第280条之一:盗用、冒用他人身份,情节严重的,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可处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记录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并更正。

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负有审慎审核义务,如果平台未尽到身份核验责任,就不能把风险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律师总结:守住你的“数字身份”,比守住钱包更重要

这个时代,我们的脸、指纹、身份证号,早已不只是物理证件,而是通往金钱世界的“数字钥匙”,一旦这把钥匙丢了,别人就能替你借钱、办卡、甚至坐牢。

所以我想对你说:

👉 别再随意授权“一键登录”“刷脸认证”;
👉 别在不明网站上传身份证、手持照;
👉 收到可疑短信,先核实、再行动;
👉 一旦发现问题,果断维权,别怕麻烦。

法律从不保护沉默的人。
但只要你敢于站出来,证据链完整,真相终会水落石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你的名字,不该成为别人的债务担保;你的身份,必须由你自己牢牢掌控。

——一位不愿看到更多人“被负债”的律师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被借贷在敲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离婚后多久能拿到结果?遇到拖延怎么办?
« 上一篇5分钟前
×
15
2025 10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被借贷在敲门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正吃着饭、刷着手机,一条短信突然弹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消费贷已逾期,请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