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苏商银行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逾期还是系统误报?教你三步冷静应对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了一条来自“苏商银行”的短信:“您在我行的贷款已发生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一瞬间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我明明按时还了啊?怎么就逾期了?会不会是骗子?还是银...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一看这消息,心跳直接加速,脑子里全是问号:我没借过啊?谁冒用我的身份?还是说我真的忘了还哪笔钱?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给你捋清楚这件事该怎么处理,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制造焦虑,而是帮你把“恐慌”变成“掌控”。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征信”“起诉”这些字眼,立马慌了神,赶紧点链接、打电话、甚至直接转账。
但我要告诉你:越慌,越容易掉坑里。
真正正规金融机构发来的逾期提醒,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定生死,它们有严格的催收流程,
而那些满屏感叹号、附带不明链接、威胁“24小时内不处理就报警”的短信,八成是诈骗或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心理战”。
所以第一步,记住三个字:别点、别信、别慌。
打开你的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看看有没有绑定过你不知道的借贷产品。
很多人不知不觉开了“花呗”“借呗”“微粒贷”,或者授权过某些App读取金融数据,结果被悄悄授信。
更关键的是——查一次个人征信报告。
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www.pbccrc.org.cn),注册后免费查。
这份报告会清清楚楚告诉你:
哪些机构给你放了贷?
你现在有没有未还清的贷款?
有没有被冒名申请记录?
如果征信上压根没这笔贷款,那基本可以断定:这是误传或诈骗。
看短信是谁发的?号码是不是官方客服号?
比如建设银行是95533,招商银行是95555,这些才是正规渠道。
如果你收到的是106开头的短信号段,尤其是后面跟着一长串数字的那种,很可能是营销公司或催收外包团队发的。
他们手里可能只有你的一部分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就开始“广撒网”式恐吓。
这时候你可以反问一句:“请提供我的贷款合同编号、放款时间、本金金额。”
对方要是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那就别理他。
把这条短信截图保存,包括发送时间、号码、内容全都要留着。
如果是骚扰电话,也录音存证。
如果对方持续威胁、爆通讯录、P图伪造文书,这就已经涉嫌违法了。
拿着证据去派出所报案,或者向银保监会投诉(拨打12378)。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某网贷平台借款3万元逾期90天,即将被起诉。”
短信里还有个链接,点进去是个长得特别像银行页面的网站,输入身份证就能“还款”。
李女士吓得不行,正准备转账时,想起之前看过我的普法视频,就多问了句:“你们能不能告诉我,我是哪年哪月借的?利息多少?”
对方立刻变脸:“你不记得就算了,现在还清还能免罚息!”
这一句话露馅了——正规机构怎么可能连基本借贷信息都说不清?
我们随后查了她的征信,完全没有这笔贷款记录,最终确认是仿冒平台+伪基站群发短信。
后来警方顺藤摸瓜,打掉了这个团伙,涉案金额超百万。
你看,有时候多问一句,就能救自己一命。
《民法典》第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如果有人冒用你身份借贷,属于侵犯个人信息权。
《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十年以上。
→ 假冒贷款平台骗钱,就是典型的诈骗罪。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禁止未经许可的机构从事放贷业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暴力催收等行为。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个人认为征信信息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并回复。
→ 如果发现被冒名贷款,可依法申请更正。
冷静、自查、核实、取证、求助
这年头,信息泄露太常见,但你不能因为别人掌握了你的手机号,就自动认罪。
真正的债务,经得起追问;虚假的催收,一碰就碎。
下次再收到这种短信,不妨笑着对自己说一句:“我又没借钱,怕什么?”
然后按我说的三步走,稳稳当当把风险挡在外面。
法律永远站在清醒的人这边。
你不需要懂所有条款,但你要相信:只要你不乱动,骗子就没机会。
我是张律,一个总爱唠叨的律师。
愿你钱包安全,内心安宁。
最近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一看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