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骚扰短信怎么办?教你3招有效举报!
“叮咚”——手机又响了,拿起来一看,又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垃圾广告、诈骗信息,甚至还有恶意骚扰内容,让人不胜其烦。骚扰短信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涉及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风险,如何有效举报这些烦人的短信?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睁眼一看,又是那种“限时秒杀”“中奖通知”或者“贷款到账”的垃圾短信?更离谱的是,有些内容还带着威胁、恐吓甚至涉黄信息,一开始可能只是皱个眉删掉,可次数多了,心里那股火就压不住了:这都2024年了,怎么还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地骚扰?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遇到骚扰短信,到底该怎么合法、高效地举报?不是让你忍气吞声,也不是鼓动你以暴制暴,而是用法律武器,干净利落地把这些人“送走”。
很多人觉得只要是广告短信就是骚扰,其实法律上是有明确界定的,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构成“骚扰”的核心在于:
如果是你曾经授权过的商家发来的促销信息,虽然烦,但一般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骚扰”,但如果退订无效、越退越多,那也得警惕——这已经涉嫌违规了。
很多人一看到恶心短信,第一反应是“删了眼不见为净”,错!这是自断后路。
你要做的是:
没有证据,再气愤也没用,法院只认“白纸黑字”(或者电子数据)。
别指望只靠12321一个电话就解决问题,要打“组合拳”,让监管机构没法装看不见。
✅工信部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官网:https://www.12321.cn
支持短信、电话、APP三种方式举报,操作简单,处理速度较快,重点是:一定要填全信息,尤其是对方号码和短信内容原文。
✅运营商客服投诉
直接拨打移动10086、联通10010、电信10000,要求屏蔽该号码并反馈至后台风控系统,很多运营商对高频骚扰号会采取停机措施。
✅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短信涉及恐吓、人身威胁、敲诈勒索(不转账就群发你的私密照”),立刻拨打110或去派出所报案!这类行为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者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国家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址:https://www.12377.cn
适合举报含有诈骗、色情、赌博链接的短信,尤其是带短网址的“钓鱼短信”。
如果你因为骚扰短信遭受精神困扰、误工甚至名誉损害,完全有权主张赔偿。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了公民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短信、电话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
你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虽然单案金额可能不高,但胜诉本身就有震慑意义。
去年我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李女士连续三天收到同一个号码发来的短信:“再不转账5万,就把你去年在酒店的照片群发给你家人同事。” 配图是一张模糊的背影照,但足以让人恐慌。
我们第一时间做了三件事:
结果发现,对方根本没她的照片,纯属虚构恐吓,这名男子因敲诈勒索未遂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七日,并处罚款。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别怕,法律站在你这边,只要你敢举证,施害者就藏不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财物的,构成犯罪。
说到底,骚扰短信背后往往是一整条黑色产业链——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到自动化群发平台,再到实施诈骗或敲诈,你每一次的沉默,都在助长他们的气焰。
请记住我的三点建议:
法律不是摆设,它需要你主动激活,你的一次举报,可能阻止的是上百人受害,别觉得自己渺小,正义的齿轮,正是由一个个普通人推动的。
下次再收到那条让你心头一紧的短信,别慌,打开手机,截图,举报——然后安心睡觉,剩下的,交给法律。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收到骚扰短信怎么举报?沉默不是办法,教你三招合法反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睁眼一看,又是那种“限时秒杀”“中奖通知”或者“贷款到账”的垃圾短...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