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怎么算?账上一堆货,到底值多少钱?搞不清可能吃大亏!
年底盘点仓库,一屋子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堆得满满当当,财务却说“利润没多少”?老板一脸懵:“我这货这么多,怎么会不赚钱?”——问题很可能就出在“存货怎么算”这件事上。 别小看这一笔账,存货不仅是...
年底盘点仓库,堆得满满当当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看着挺壮观,可一算利润,却发现账面“赚”了,现金流却紧张得要命?甚至税务一查,说你存货计价方式有问题,补税几十万?别急,这背后很可能就是——存货到底该怎么算,没搞明白!
今天咱们不讲法条堆砌,也不整那些让人头大的会计术语,我就用大白话,给你掰扯清楚:存货怎么算?为什么算错会出大事?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
很多人觉得,我买了100吨钢材,每吨5000块,那我的存货价值不就是50万?听起来没错,但实际操作中,远远没这么简单。
举个例子:
你3月买了50吨钢,单价4800;6月又买50吨,单价5200,现在卖出去30吨,你说这30吨的成本是多少?
是按最早的4800算?还是最新的5200?还是取个平均数?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存货计价方法不同,直接影响你的成本、利润、税负,甚至企业估值!
目前主流的计价方法有四种:
选错了方法,轻则利润虚高或虚低,重则被税务局认定为“人为调节利润”,直接约谈补税!
很多人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存货是有“生命”的。
你仓库里压着一批去年流行的手机壳,进价10块一个,现在新款出来了,旧款根本没人要,二手市场5块都难出手,这时候你还按10块算存货价值,行不行?
不行!
根据会计准则,存货必须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计量,也就是说,如果货卖不出去,或者只能低价甩卖,那你账上的存货就得计提跌价准备,相当于主动承认“这部分货不值那么多钱了”。
不提跌价?后果很严重:
别光看“进了多少货”,更要问一句:“这些货,真能变现吗?”
我之前代理过一家女装品牌公司,老板特别勤快,每年换季前囤大量新款,想着“多备货才能不断货”,结果三年下来,仓库越堆越多,财务报表年年盈利,但账上现金越来越少。
后来税务稽查上门,发现他们一直用“先进先出法”,而且从不计提存货跌价,可实际上,很多过季款只能五折清仓,有的甚至当废料处理。
最终结果:
老板痛心地说:“我以为货在手里就是资产,没想到全是‘负资产’。”
这个案子给我很大触动:存货管理,不是财务的事,是老板的战略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明确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期末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报税务机关备案,并说明理由。
《税收征管法》第二十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或擅自调整利润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这些不是摆设,是实打实的“红线”。
存货不是越多越好,能变现的才是资产,变不了现的就是负担。
别让一堆“死货”,拖垮你辛苦经营的企业,算清楚每一笔存货,才是真正懂经营、懂风险、懂法律的老板。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账可以晚几天做,但存货不能一直堆着不管。
早一天理清,就少一分风险。
你 warehouse 里的每一件货,都在等着你给它一个“合理的价格”。
别让它,成了你财务报表上的“定时炸弹”。
年底盘点仓库,堆得满满当当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看着挺壮观,可一算利润,却发现账面“赚”了,现金流却紧张得要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