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避免掉进坑里

金融债务35秒前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猛地一沉,脑袋嗡的一下,第一反应是:我什么时候贷过款?我明明按时还了啊!还是说……有人冒用我的信息?还是系统出错了?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避免掉进坑里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一名处理过上百起借贷纠纷的律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收到“贷款逾期”短信,不代表你真的逾期,更不等于你必须马上还钱。关键是要冷静应对,分清真假,守住自己的权益。

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当你突然收到这类短信时,最该做的5件事,帮你理清思路、避开陷阱,甚至反手把风险化解于无形。


第一步:别信!先核实信息来源

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很多假短信模仿得惟妙惟肖,连银行的logo、客服电话都做得像模像样,但记住一句话:正规金融机构不会只通过一条短信就认定你逾期。

你应该立刻做的是:

  • 查看短信发送号码是不是官方客服号(比如95开头或106开头的认证通道);
  • 登录对应平台的官方App或官网,查看账户状态;
  • 打官方客服电话(别打短信里的电话!),人工核实是否有这笔贷款、是否真的逾期。

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打了短信里的“客服电话”,结果一步步被诱导下载木马软件、泄露验证码,最后银行卡里的钱都被转走。


第二步:查征信报告,确认真实记录

如果你确实记不清有没有贷过款,或者怀疑身份被盗用,立刻去查一次个人征信报告

你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云闪付App或部分银行网银免费查询,重点看三块:

  1. 信贷账户总数—— 有没有你不认识的贷款?
  2. 当前逾期总额—— 是否真有未还金额?
  3. 查询记录—— 最近有没有机构未经授权查过你的征信?

如果发现陌生贷款记录,哪怕只有一笔,也极可能是身份信息被盗用了,这时候,你要立即启动“异议申诉”程序。


第三步:警惕“内部修复”“快速消除”骗局

一旦你表现出焦虑,很快就会有“专业人士”主动联系你——“我们能帮你和银行沟通,三天内消除逾期记录,不影响买房买车。”

听着很诱人,对吧?但我要泼一盆冷水:任何声称可以“花钱洗白征信”的,99.9%是骗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征信记录由央行统一管理,任何人都无权私自修改或删除,所谓“内部渠道”“特殊关系”,全是话术包装的骗局,不但钱打水漂,还可能被套取更多个人信息。

征信修复≠花钱摆平,而是依法申诉。


第四步:如果是误判,立即申诉

不是你没还,而是系统延迟、跨行转账未到账、自动扣款失败等原因导致平台误判为“逾期”。

这种情况下,你要:

  • 保留还款凭证(截图、转账记录、银行流水);
  • 联系平台客服,提交证据申请“逾期剔除”;
  • 如果对方拒不处理,可向金融监管部门(如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消保局)投诉。

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明明提前两天还款,却因第三方支付通道故障导致扣款失败,平台直接上报逾期,我们调取了银行流水和系统日志,最终成功让平台撤回不良记录,并赔偿精神损失。

证据是你最大的底气。


第五步:若被冒名贷款,果断报警+维权

最严重的情况是:你根本没申请过贷款,但征信上却显示你借了钱,还逾期了。

这属于典型的“冒名贷款”或“身份盗用”,已经涉嫌刑事犯罪。

此时你要:

  1. 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拿到《受案回执》;
  2. 向贷款机构发书面声明,否认借款关系;
  3. 向征信中心提交异议申请,附上报警材料;
  4. 必要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

这类案件的关键在于“谁签的字”“谁绑的卡”“谁用了钱”,只要能证明签名非本人、银行卡非本人办理、资金未流入你账户,法院通常会支持你。


以案说法|她从未贷过款,却被催收两年

我曾接手一位李女士的案子,她连续两年收到某网贷平台的催收短信,称她2020年借了8万元未还,可她从没注册过这个平台,也没身份证遗失过。

我们调取她的征信报告,发现确有这笔贷款,且已“逾期730天”,更离谱的是,绑定的手机号、银行卡都不是她的。

我们立即指导她报案,并向平台发律师函,要求提供借款合同原件、人脸识别记录、签约IP地址等关键证据,结果对方迟迟无法提供完整材料,最终承认系统存在“批量导入数据错误”,主动撤销债务并道歉。

这件事告诉我们:面对不实逾期,沉默就是默认,只有站出来质疑,才能打破冤案链条。


法条链接|你的权利,写在白纸黑字里

  • 《民法典》第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他人个人信息。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25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记录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并更正。
  • 《刑法》第280条之一:盗用他人身份证件办理贷款,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最高可处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

这些法律不是摆设,而是你维权的武器。


律师总结|别让一条短信击垮你的人生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最可怕的不是逾期本身,而是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决定——轻信陌生人、盲目转账、放弃申诉。

真正的逾期可以补救,被栽赃的债务必须反击,而你的信用,值得你亲自守护。

下次再看到这类短信,别慌,按我说的五步走:核实 → 查证 → 留据 → 申诉 → 维权,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你就掌握了自己的主动权。

你不是孤立无援,法律站在你这边,而我也在这里,陪你一起较真到底。

—— 一名始终为你撑腰的律师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避免掉进坑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收到平安贷款逾期短信别慌!3步自救指南+法律红线你必须知道
« 上一篇6分钟前
×
12
2025 10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避免掉进坑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