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起诉,真的会有人上门吗?别慌,先搞清楚这几点!
某天晚上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再过几天,接到陌生电话,语气严厉地说“我们已经立案,马上就要安排人员上门核实情况”……那一刻,心一紧,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画面——会不会真有人敲我...
手机一震,银行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再一查征信,记录上多了个刺眼的“逾期”标记;更糟的是,某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心头一紧:“完了,是不是要坐牢了?”
别急着吓自己,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一件事:贷款逾期被起诉,到底会不会坐牢?

先说结论:一般情况下,不会。
但前提是——你不是故意骗钱、不是恶意逃债、没有转移财产、没有伪造材料,如果你只是因为失业、生病、家庭变故导致暂时还不上钱,哪怕被银行告上法庭,也属于民事纠纷,最多是判你还钱+利息+罚息,不至于进监狱。
可要是你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打算还,借钱时虚报收入、伪造工作证明,借完钱后拉黑催收、偷偷转移资产、玩失踪……那性质就变了,这时候,可能就不再是“欠钱不还”的问题,而是涉嫌“贷款诈骗罪”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这就真有可能坐牢了。
老李在2020年通过某网贷平台借了80万,说是做工程周转,结果项目黄了,工程款没到账,自己又生了一场大病,连续半年没收入,平台多次催收无果,最终将他起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查明:老李借款时提供的资料基本真实,有固定工作单位和社保记录,借款用途也与申报一致,虽然逾期时间长达14个月,但他一直保持联系,表达还款意愿,并尝试协商分期。
最终判决:老李需偿还本金及合法利息,分三年还清,法院未认定其有诈骗故意,也未追究刑事责任,老李没有坐牢,而是在压力中慢慢重建信用,逐步履行还款义务。
反观另一起案件:张某用假身份证、虚构公司流水,在多家平台骗取贷款共计120万元,到账后立即挥霍一空,更换手机号失联,警方介入后,以“贷款诈骗罪”将其刑拘,最终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你看,同样是“还不起”,结局却天差地别,关键在于:你是“还不起”,还是“不想还”?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
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编造虚假理由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在《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中明确: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逾期不还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逾期利息等。
也就是说,普通的债务违约走的是民事路径,而一旦触碰刑事红线,后果就是自由受限。
逾期≠犯罪,被起诉也不等于坐牢——只要你是真心想还、没有骗贷行为,哪怕上了法庭,也只是解决“怎么还”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蹲监狱”。
别躲,越躲越危险——接到催收电话、法院通知,第一时间回应,积极沟通、争取调解、申请延期或分期,比玩失踪聪明一万倍,法院最喜欢看到的是“有心还、难一时”的人,而不是“有钱不还、装穷耍赖”的老赖。
守住底线,别踩刑事雷区——不要伪造材料、不要转移财产、不要拉黑失联,哪怕现在一分钱没有,也要让对方知道你“人在、心在、诚意在”。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经济有起伏,人生有低谷,但信用和良知,是你东山再起的底气。
欠债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底线,面对问题,勇敢扛起来,才是成年人真正的体面。
贷款逾期被起诉,真的会坐牢吗?别慌,先搞清楚这3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手机一震,银行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再一查征信,记录上多了个刺眼的“逾期”标记;更糟的是,某...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