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提醒贷款逾期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避免掉进假催收陷阱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连续逾期3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启动法律程序。”短信末尾还附带一个链接,或者一个陌生号码,看着这条信息,心里“咯噔”...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您尾号8832的分期贷款已严重逾期,账户即将被冻结,征信全面拉黑,请立即点击链接还款,否则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或者更吓人一点:“XX金融法务部通知:您涉嫌恶意拖欠,案件已立案,48小时内不处理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短信里还附带一个短链接,点进去是个长得特别像银行或平台官网的页面,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号、验证码……你的卡就被悄悄转走了。
是不是越看越心慌?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到底是正规催收,还是披着“逾期”外衣的新型诈骗?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见过太多客户因为一条短信,稀里糊涂掉进陷阱,这篇文章,就是要帮你擦亮眼睛,守住钱袋子。
我们先说个基本逻辑:任何合法的贷款机构,在你逾期后确实有权催收,但绝不会用威胁、恐吓、诱导点击链接的方式操作。
真正的金融机构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催收流程是有严格规范的。
而那些满天飞的“即将立案”“征信拉黑”“公安介入”的短信,99%是冒名顶替的诈骗团伙干的,他们根本不是你贷款平台的人,只是盗用了你的信息片段,编出一套让你恐慌的话术,目的只有一个:骗你点链接、输密码、交“保证金”。
我总结了五类高危特征,看到任意一条,请立刻警惕: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转账、输密码、点链接的“催收”,都是骗子!
去年夏天,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来自“某东金融”的短信:“您有一笔分期白条逾期28天,已被列入失信名单,请立即处理。”短信里有个链接,写着“一键修复征信”。
她正好前阵子买手机办过分期,有点心虚,没多想就点了进去,页面看起来和京东金融App几乎一模一样,她按提示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号和收到的验证码。
结果不到十分钟,卡里5万元被分三笔转走,她赶紧打京东官方客服电话,才知道根本没有这个链接,所谓的“法务部门”全是假的。
后来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是一个专门针对网贷用户的诈骗团伙,利用大数据黑市购买用户贷款信息,精准发送定制化诈骗短信,李女士虽然后续追回部分资金,但过程极其艰难。
这个案子让我深感痛心——如果她早知道这些常识,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银保监会、公安部多次联合发文强调:
严禁任何机构或个人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催收或实施诈骗行为。
这意味着,你不仅有权拒绝这类诈骗信息,还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对方刑事责任。
朋友们,面对所谓“逾期催收”,请一定记住三个动作:
✅第一步:别慌,逾期不可怕,可以协商,但恐慌会让你失去判断力。
✅第二步:核实,打开你贷款平台的官方App或拨打客服电话,确认是否有逾期及真实催收状态。
✅第三步:举报,遇到可疑短信,立即截图并报警,同时向工信部(12321)和国家反诈中心(96110)举报。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对客户说的话:
“真正的法律从不躲在短信里吓人,它只会在法庭上公正发声。”
你欠的是钱,不是命;他们要的也不是你还款,而是你的全部积蓄,擦亮眼睛,理性应对,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我是张律,一个讲人话、办实事的法律人,下期我们聊聊:信用卡突然降额?可能是这几个原因在作怪,记得关注。
分期贷款逾期短信轰炸?别慌!教你识破假催收、真诈骗的套路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您尾号8832的分期贷款已严重逾期,账户即将被冻结,征信全面拉黑,请立即点击链接...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