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无忧宝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守住钱包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无忧宝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一看这消息,心立马揪起来,手心冒汗,赶紧翻APP查账,结果发现压根没借过这笔钱,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您为他人担保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联系XXX还款,否则将影响您的征信并承担连带责任!”——心跳瞬间加速,脑子里“嗡”地一下:我啥时候担保过?谁借的款?怎么就成我的债了?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这类短信,有的确实是合法催收,但更多时候,是披着法律外衣的心理战,甚至就是赤裸裸的诈骗,我就用大白话,带你一步步拆解这条短信背后的真相,教你既不被吓住,也不因疏忽酿成大错。
第一问:我真的签过担保合同吗?
很多人根本记不清自己有没有做过担保人,友情帮忙签字、帮亲戚走流程、甚至被诱导签署空白文件……这些都可能让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背锅侠”,但法律上认的是白纸黑字的合同,如果你压根没签过字,或者能证明签字时被欺诈、胁迫,那这个担保关系就不成立。
第二问:短信里的“逾期”是真的吗?
正规金融机构或持牌催收公司不会只靠一条短信就认定你违约,他们必须有完整的放款记录、还款计划、逾期天数等证据,你可以直接拨打贷款机构官方客服(不是短信里的号码!),查证这笔贷款是否存在、是否真的逾期、你是否被登记为担保人。
第三问:催收方式合法吗?
如果对方一上来就威胁“上门堵门”“发你照片到朋友圈”“让你孩子上不了学”,那基本可以判断是非法催收,真正的法律程序是严肃的,不会靠恐吓推进。合法的债务,要用合法的方式追讨。
去年夏天,我接到了李姐的电话,声音都在抖,她说自己收到了一条来自“XX金融”的短信,说她表弟两年前借了15万,她是担保人,现在逾期8个月,要她三天内还清,不然法院起诉、冻结账户、列入失信名单。
李姐一听懵了,她确实记得表弟让她去银行签了个字,当时说是“帮忙走个流程”,工作人员也没解释清楚,她翻箱倒柜找出了那份合同复印件,发现自己的确签了“保证人”一栏。
但她没放弃,我们介入后做了三件事:
我们向对方发出律师函,明确指出其催收行为涉嫌违法,对方再没联系李姐,事情彻底平息。
关键点在于:即使你签了字,也不等于必须还钱,法律给你留了反击的空间。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视为一般保证——这意味着债权人必须先起诉借款人,执行无果后才能找你。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没有约定的,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超过这个时间,担保责任自动免除。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请求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更不得通过骚扰、欺诈等方式侵害他人权益。
这些法条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你面对恐吓时最有力的盾牌。
收到担保贷款逾期短信,千万别第一反应就是“我还钱算了”,你要做的,是三步走战略: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让无辜者背负不公之债,你不需要当法律专家,但你需要知道:你的沉默,可能被当作默认;你的行动,才是最好的防御。
下次再收到那种吓人的短信,不妨冷笑一声:“来吧,我律师已经准备好了。”
温馨提示基于中国大陆现行法律法规,具体个案请结合实际情况咨询专业律师,保护自己,从读懂每一条短信开始。
收到担保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陷阱还是真催收?一文教你识破套路、守住底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手机突然震动,一条短信跳出来:“您为他人担保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联系XXX还款,否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