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不热怎么办?家里冷得像冰窖,谁来管?
先别上火,冷静三步走 遇到暖气不热,第一反应别是骂物业或供暖公司,也别直接断缴取暖费“以示抗议”,咱们要讲究策略,按步骤来: 第一步:自查原因 先看看是不是自家的问题,比如暖气阀门关了没?管道有...
一到冬天,北方的朋友们最关心两件事:外面零下十几度,屋里有没有26℃;以及——这个月暖气费又交了多少?
你有没有发现,明明去年一冬天交了两千多,今年还没供暖多久,账单就已经快逼近一半?更奇怪的是,隔壁老王家说他们小区是按面积收的,楼上小李却说他们是按用热量“刷卡充值”的……这暖气费到底怎么算的?谁说了算?能不能少交点?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
我先说结论:北方暖气收费不是“一刀切”,它有规矩,但也有门道。
目前北方城市普遍采用三种收费模式,你家属于哪一种,直接决定你每个月掏多少钱。
第一种:按建筑面积“包干制”(最常见)
这是大多数老旧小区和单位宿舍的做法——不管你开不开窗、调不调温,只要房子在,每年固定时间交一笔钱,通常是每平方米每月19到32元不等(不同城市差异大),比如你在哈尔滨有个80平的房子,当地标准是25元/㎡·月,供暖期6个月,那一年就是:
80㎡ × 25元 × 6个月 =12,000元。
这种模式简单粗暴,好处是省心,缺点也很明显——节能没奖励,浪费不惩罚,哪怕你出差半年家里没人住,暖气照常烧,钱也一分不少交。
第二种:按实际用热量计量收费(新型试点)
现在很多新建小区装了“热计量表”,类似于水表电表,你用多少热,就交多少钱,这类小区通常实行“两部制”收费:
举个例子:北京某小区基本热价11元/㎡,计量热价0.3元/kWh,如果你家80㎡,整个冬天用了2000kWh热量,那么总费用就是:
(80×11)+(2000×0.3)= 880 + 600 =1480元
相比包干制可能省几百甚至上千块!但前提是——你要会“省”。
怎么省?白天上班把暖气阀门关小点,晚上回家再调高;窗户密封做好,别让热气全跑出去,这才是真正“花自己的钱,暖自己的屋”。
第三种:趸售转供模式(城中村或物业代管区)
有些地方没有直连市政管网,由物业公司或开发商自己烧锅炉供暖,然后向业主收费,这种最容易出问题——价格不透明、质量不稳定、投诉无门。
我就遇到过一个案子,某个回迁房小区物业收35元/㎡·月,比市区还贵,结果室内温度经常不到18℃,业主集体抗议,最后才发现物业根本没有合法供热资质!
所以提醒大家:凡是非政府统一定价、由第三方代收的暖气费,一定要查清来源和依据。
去年冬天,沈阳的张先生连续一周测得家中客厅只有15℃,孩子感冒不断,他多次向供热公司反映,对方始终推诿,于是他在第二年拒绝缴纳全额暖气费,只愿支付50%。
供热公司将他告上法庭,要求补缴全款及滞纳金。
法院怎么判的?
判决结果:驳回供热公司全部诉求,张先生只需支付70%费用。
为什么?因为《辽宁省城市供热条例》明确规定:居民室温不得低于18℃,连续48小时未达标的,应按比例退费。
法官实地测量确认张先生家确实长期低于标准,且供热公司未能提供有效维修记录,最终认定服务存在瑕疵,不能全额收费。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暖气不是买了票就完事的服务,它是有质量标准的契约关系,温度不达标,你有权说“不”。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四条
供用热力合同成立后,供热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安全供热;未达到约定条件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城市供热条例》(各地细则不同,以北京为例)
《价格法》第十八条
供暖属于重要公用事业,价格需经政府听证程序确定,不得擅自涨价。
这意味着:任何未经公示、擅自提价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说到底,暖气费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生活质量的底线保障。
作为律师,我想给你几点实用建议:
✅第一步:搞清你家属于哪种收费方式
查看缴费通知单、物业服务协议,或者打12345市民热线咨询本地政策。
✅第二步:保留证据,学会维权
如果家里冷,记得每天定时测温并拍照录像,联系供热站做正式测温记录,别怕麻烦,这是你维权的关键凭证。
✅第三步:集体行动更有力量
一栋楼都冷?组织邻居联名投诉,向住建部门、市场监管局反映情况,群体性诉求更容易引起重视。
✅第四步:警惕“霸王条款”
有些物业写“逾期缴费每日加收千分之三滞纳金”,这已超过法定利率上限,属于无效条款。
你交的每一分暖气费,买的不仅是热量,更是舒适与尊严。
这个冬天,愿你不只为生存而取暖,更为生活而温暖。
—— END ——
本文由资深民事律师撰写,结合实务案例与现行法规,原创首发,禁止转载,如有具体纠纷,欢迎私信咨询,一对一法律支持。
北方暖气怎么收费?家里热不热,账单为啥总忽高忽低?,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一到冬天,北方的朋友们最关心两件事:外面零下十几度,屋里有没有26℃;以及——这个月暖气费又交了多少? 你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