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催收短信心慌慌?逾期贷款被天天轰炸,到底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凌晨两点,手机“叮”一声响,一条冷冰冰的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XX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那一刻,心脏猛地一沉,手心冒汗,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又是一条...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写着“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的短信跳出来,心里“咯噔”一下,血压瞬间飙升?更糟的是,这类短信好像没完没了,一天好几条,甚至从早到晚轮番轰炸,这时候你是不是特别想问一句:这些贷款逾期的短信,能不能干脆关掉、屏蔽掉,眼不见为净?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贷款逾期短信到底能不能关闭?背后又藏着哪些法律风险和应对策略?
先说结论:技术上,你可以通过设置拦截规则或拉黑号码暂时“看不见”这些短信,但从法律和实际后果来看,刻意屏蔽≠问题消失,反而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
很多平台发来的催收短信,来源通常是银行系统、第三方支付通道或合作催收机构,它们用的号码五花八门,有的是106开头的短信号段,有的是虚拟号,甚至还有私人手机号,你可以把这些号码拉黑,或者在手机里设置关键词过滤(逾期”“还款”),短期内确实能“清净”。
但你要明白:短信只是提醒,不是债务本身。你把通知关了,欠的钱一分不少,违约记录照样记在征信上,罚息也一天天滚上去。
更重要的是——故意屏蔽催收信息,在法律上可能被视为“逃避履行债务义务”的表现,一旦进入诉讼阶段,法院可能会认为你主观恶意拖延,影响你的信用评价,甚至影响调解、执行中的态度认定。
你以为他们是烦你?其实不是,这些短信本质上是一种合法合规的催收手段。
根据《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等监管文件,金融机构在借款人逾期后,有责任进行合理催收,短信通知是最基础、最温和的方式,目的是提醒你还款,避免损失扩大。
换句话说:他们发短信,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如果你长期失联、拒接电话、屏蔽短信,平台会逐步升级催收方式——比如打电话给你紧急联系人(注意:不能骚扰)、寄送纸质催收函、上报征信,甚至委托律师事务所发律师函或提起诉讼。
屏蔽短信就像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自欺欺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与其花心思研究怎么躲债,不如冷静下来想想:这笔钱还能不能还?什么时候能还?要不要协商?
这里给你几个实用建议:
主动联系贷款机构
别等对方找你,你先打客服电话,说明当前困难,看能不能申请延期、分期或减免部分罚息,很多平台都有“困难户帮扶计划”,前提是你要主动沟通。
保留沟通证据
打电话录音、微信聊天截图、邮件往来都要留着,万一将来闹上法庭,这些都能证明你有还款意愿,不是恶意拖欠。
警惕暴力催收
如果对方发恐吓短信,上门抓人”“爆通讯录”“起诉坐牢”,这就超出了合法边界。催收可以提醒,但不能威胁、侮辱、骚扰他人生活。
优先处理高利率、上征信的贷款
比如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逾期会影响征信,必须优先处理;而一些小平台若未接入征信,可适当延后,但也不能完全不管。
我之前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为疫情失业,信用卡和网贷共逾期3万多,他不想面对,就把所有催收号码拉黑,连手机都换了号,结果半年后,银行起诉他,不仅本金利息一分没少,还因为“经多次催收拒不回应”,法院认定其存在“逃避债务行为”,最终判决除了还本付息外,还要承担全部诉讼费和部分律师费,比原本多掏了将近5000块。
更惨的是,征信黑名单一挂就是五年。
开庭那天他跟我说:“我以为不看短信就没事了……” 我只能告诉他:法律不保护装睡的人。
回到最初的问题:贷款逾期短信可以关闭吗?
答案很明确——你能做到“眼不见”,但做不到“债不存”。
真正的智慧,不是想办法屏蔽外界的声音,而是勇敢面对自己的处境,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债务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用。
记住一句话:今天的每一条催收短信,都是你重建信用的机会。回复它、处理它、解决它,才能真正走出阴霾。
如果你实在无力偿还,也可以咨询专业律师或债务调解机构,看看是否符合“个人破产试点”条件,或者申请司法调解分期还款。
别让一条短信压垮你的人生,但也别让它白白闪过,不留痕迹。
正视问题,才是翻篇的第一步。
贷款逾期短信能屏蔽吗?收到催收信息心慌慌,到底该怎么办?,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写着“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的短信跳出来,心里“咯噔”一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