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害对方不赔偿,法律会怎么判?受害者该怎么办?

普法百科34秒前1

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一句口角、一次推搡,就可能升级成肢体冲突,如果不幸造成了对方身体上的伤害,经鉴定达到了“轻伤”级别,那这事儿就不是简单的“私了”能解决的了,因为它已经触及了咱们国家的刑法,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轻伤”而已,有那么严重吗?我赔点钱不就行了?没错,积极赔偿、取得受害者的谅解,在法律上是非常重要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甚至可能争取到不起诉或者缓刑的机会,但问题来了,如果加害人一方态度恶劣,就是不赔偿,觉得“我宁愿坐牢也不赔钱”,这时候法律会怎么处理呢?受害者的损失难道就打水漂了吗?

轻伤害对方不赔偿,法律会怎么判?受害者该怎么办?

咱们得明确一点,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本身就已经构成了刑事犯罪,根据《刑法》规定,一般情况下,量刑幅度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个是基础刑。

“不赔偿”这个行为,会对判刑产生什么影响呢?

简单说,积极赔偿并获得谅解,是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反过来,如果你有赔偿能力却拒不赔偿,或者态度恶劣,那么法院在量刑的时候,就很可能不会对你从轻处罚,甚至会酌情从重,因为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的身体,也表现出对他人权益的漠视和对法律的不尊重,法院会认为你没有悔罪表现,社会危害性相对更大一些。

打个比方,本来可能因为赔偿谅解判个缓刑(不用实际坐牢,在社区服刑),或者拘役几个月,但如果坚决不赔偿,法院可能就会判实刑,比如一年有期徒刑,让你实实在在地去监狱里“反省”一下。

那有的受害者就着急了:“他不赔偿,我这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谁来出啊?我岂不是太亏了?”

别担心!刑事责任的承担,并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就算他被判了刑,坐了牢,你花的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等等,只要是合理的损失,他一分都不能少赔!

作为受害者,你有两个途径可以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检察院对加害人提起公诉的时候,你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你的经济损失,这个程序是免费的,而且可以和刑事案件一并审理,效率比较高。
  2. 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刑事案件已经审结,或者你觉得附带民事诉讼不方便,也可以在刑事案件判决生效后,单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你的民事赔偿权利。

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加害人还是拒不赔偿,你可以拿着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法查询他的财产状况,比如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然后采取冻结、扣押、拍卖等措施,帮你把赔偿款追回来,前提是他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咱们受害者一定要记住,千万别因为对方一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就被吓住了,法律是站在咱们这边的,既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刑事代价,也要让他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以案说法

咱们来举个小例子,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一下。

小王和小李因为停车位发生口角,小王一时冲动,推了小李一把,导致小李摔倒,胳膊骨折了,经法医鉴定,小李的伤势构成了“轻伤二级”。

案发后,公安机关很快介入,小王也被刑事拘留了,小李住院花了不少钱,还耽误了工作,小李的家人找到小王的家属,希望能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共计5万元,但小王家属觉得小李也有不对的地方,而且觉得“不就是摔了一下吗,哪要那么多钱”,就一直拖着不给,态度也很强硬。

后来案子到了法院,法院审理认为,小王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轻伤),考虑到小王及其家属在案发后未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也没有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没有悔罪表现,社会矛盾未能化解,法院综合考虑案情,判处小王有期徒刑1年。

小李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法院也判决小王赔偿小李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万8千元(根据实际票据和相关标准计算),判决生效后,小王家属还是不赔偿,小李就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法院通过查询,发现小王名下有一辆车,于是依法将车辆扣押并进行了拍卖,用拍卖款支付了小李的赔偿款。

这个例子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不赔偿,不仅不能逃避责任,反而可能导致刑期更重,而且民事赔偿的责任最终还是躲不掉的


法条链接

咱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到心中有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这里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达到轻伤级别就够罪了。)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这条就明确了赔偿和谅解对量刑的影响,反过来,不赔偿、不谅解,自然就享受不到这些从宽处罚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这是受害者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


律师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点多,但都是干货,我给大家总结一下核心要点:

  1. 轻伤已入刑: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赔偿影响量刑:积极赔偿并取得被害人谅解,是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能有效降低刑期,甚至争取缓刑。
  3. 不赔偿后果重:有能力赔偿而拒不赔偿,或态度恶劣,法院量刑时会酌情从重,很难获得从轻处罚。
  4. 民事赔偿跑不了:刑事责任的承担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受害者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民事诉讼主张赔偿。
  5. 强制执行有保障:法院判决赔偿后,对方不履行,可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依法强制其履行赔偿义务。

万一不幸遭遇此类事件,受害者要第一时间报警,及时做伤情鉴定,保留好所有医疗票据、误工证明等证据,对于加害人而言,发生伤害事件后,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赔偿损失,争取对方谅解,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切勿心存侥幸,一错再错。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大家,法律是保护我们每一个人合法权益的武器,我们既要懂法,更要学会用法。


轻伤害对方不赔偿,法律会怎么判?受害者该怎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奔驰贷款逾期了,短信催收天天来?别慌!先搞懂这3件事再行动
« 上一篇2分钟前
×
10
2025 10

轻伤害对方不赔偿,法律会怎么判?受害者该怎么办?

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一句口角、一次推搡,就可能升级成肢体冲突,如果不幸造成了对方身体上的伤害,经鉴定达到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